纯色冠山雀

Oak Titmouse Baeolophus inornatus

纯色冠山雀(英文名:Oak Titmouse,学名:Baeolophus inornatus),是雀形目山雀科凤头山雀属的鸟类。小型灰褐色鸟类,头部有小而圆的羽冠,脸部素净,下体颜色较浅。主要栖息于北美西部的温暖干燥的橡树林及橡松混合林中,分布范围从南部俄勒冈南至加州,西至内华达山脉以西,至下加利福尼亚北部。

外形特征:纯色冠山雀为小型鸟类,体色呈灰褐色调,上体略深,下体稍淡,具有一抹淡黄褐色的侧面。其头部有明显的短羽冠,眼睛周围有黑色眼斑,使眼睛显得突出。两性外观相似,仅在尺寸上有细微差异,雄鸟略大于雌鸟。成鸟与幼鸟的羽色基本一致,但幼鸟的尾下覆羽更细长。不同的亚种在体型、色彩和喙部大小上有微小差异。

鸣叫特征:纯色冠山雀的叫声为急促而粗糙的‘tsicka-dee-dee’,歌声由一系列重复的音节组成,通常包含二至三个音符,最后一个音符音调较低,通常三到七个短语组合在一起。

生活习性:纯色冠山雀全年居住于太平洋沿岸的橡木或橡松混交林中,偏好低至中海拔的干燥地带。它们在树洞、密集枝叶或人工鸟屋中过夜,形成小家庭群体,而非大群。它们以昆虫、蜘蛛、浆果、橡子和种子为食,善于在空中捕捉昆虫,也常在树叶、树枝和树干上觅食,偶尔倒挂觅食,会用枝条敲开种子。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3月持续至7月,高峰期在4月至5月。巢筑于啄木鸟留下的洞穴、自然空腔或巢箱中,使用草、苔藓、泥、毛发、羽毛和兽毛建造。每窝产卵3-9枚,平均6-8枚,由雌鸟为主孵化,孵化期14-16天。幼鸟为晚成鸟,由双亲共同照料,巢中停留16-21天,离巢后父母继续照顾3-4周。

区别辨识:林山雀极为相似,但可通过背色(纯色冠山雀背部偏棕色)和叫声(纯色冠山雀发出一系列3-7个音节,每个音节一低一高;林山雀的歌声是一系列快速的同音节)加以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北美西部,从南部俄勒冈至加州,西至内华达山脉以西,至下加利福尼亚北部。在繁殖季节,集中于橡木或橡松混交林,非繁殖季节可能在更广阔的森林区域活动。

其他:纯色冠山雀林山雀曾被认为是单一物种,直到1996年因显著的歌曲、生境偏好和遗传差异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纯色冠山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纯色冠山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