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鹈燕(英文名:Peruvian Diving Petrel,学名:Pelecanoides garnotii),是鹱形目鹱科鹈燕属的鸟类。potoyunco(秘鲁当地称呼)。这种潜水海鸟主要在南美洲沿岸的秘鲁和智利海域的洪堡洋流中觅食,以小型鱼类和浮游甲壳类动物为食。具有黑褐色的背部和白色的腹部,蓝色的脚,以及独特的喙和鼻孔结构,使其在同类中易于辨认。
外形特征:秘鲁鹈燕体型小巧,总长度约20-24厘米,体重介于201-213克之间。其上半身包括翅膀和尾部呈灰黑色,肩胛骨上的羽毛略显灰色,通常带有形成醒目线条的大白色斑点。尾羽在新鲜羽毛时尖端微白,次级飞羽有狭窄的白色尖端。翅膀下方呈灰色,初级飞羽尖端略暗,腋下和边缘覆羽深灰色,较大的一级和二级飞羽覆羽尖端白色,其余覆羽淡白色。尾巴下方灰色。头部两侧至嘴角水平和耳覆羽呈黑灰色,有时带棕色调,很少在前额处较浅,延伸至胡须纹上方,与淡白色下体界限分明。眼睛深棕色,喙尖和大部分喙黑色灰色,侧面较灰,下颌基部蓝灰色。腿和脚淡蓝色,蹼灰至黑色,脚底和跗蹠后线亦如此。雌雄相似,幼鸟喙较弱,其他特征与成鸟相同。与近缘物种相比,秘鲁鹈燕显得相对较大但尾短,飞行时脚明显伸出尾尖之外,是属中喙最长的物种,当喉囊空时喙下角显著,使喙呈现钩状外观。
鸣叫特征:最常听到的声音是一种类似蛙鸣的叫声,由四个音节组成,长-长-短-长,最后一个音节比前两个更长。
生活习性:秘鲁鹈燕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偏好冷水环境。它们在贫瘠的离岸岛屿上繁殖,大多数巢穴位于海拔100米以下。它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洪堡洋流附近的海域,可能常规出现在南至42°S的区域。它们以小型鱼类和浮游甲壳类动物为食,浮游无脊椎动物占其食物的大部分,如Euphausia mucronata(磷虾)和Peruvian anchovy(秘鲁鳀鱼)。它们通过水面追逐或潜入水中捕食猎物,平均最大潜水深度约为31.6米,最深可达83.1米。大部分觅食活动在白天进行,有时会在近岸的破碎浪中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记录在多数月份,推测可能一年繁殖两次,高峰期在12月至次年3月。筑巢于覆盖鸟粪的斜坡上挖出的洞穴中,也可能在沙土或自然裂缝中筑巢。巢口平均大小13.8厘米×13.8厘米,最小裂缝深度平均90厘米。一窝仅产一枚蛋,白色,平均尺寸为46.9毫米×34.4毫米,重约32克。孵化期报告约为63-70天,幼鸟有灰白色的绒毛,大约在60-70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与同类物种的区别主要在于喙和鼻孔的差异,以及体型和尾部长度。秘鲁鹈燕是属中喙最长的,当喉囊空时,喙下角明显,使喙呈现出钩状外观。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主要在南美,从秘鲁北部的Lobos de Tierra岛到智利中南部的Coronel附近。非繁殖区分布在洪堡洋流覆盖的海域,北起秘鲁北部,南至智利中南部。
其他:秘鲁鹈燕数量曾因鸟粪采集活动而急剧下降,目前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秘鲁鹈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