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胸小鹟

Lemon-bellied Flyrobin Microeca flavigaster

黄胸小鹟(英文名:Lemon-bellied Flyrobin,学名:Microeca flavigaster),是雀形目鸲鹟科小鹟属的小型鸟类。其特征为上体橄榄褐色,下体柠檬黄色,喉部白色。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新几内亚及印尼部分地区。

外形特征:成年黄胸小鹟长约11.5厘米,两性羽色相似。头部灰色,具狭窄的白眉纹,上体橄榄褐色,下体柠檬黄色,喉部白色。喙黑色,基部淡色,腿暗灰色。亚成鸟和成鸟相似,但翼覆羽末端具淡色斑点,下体羽毛尖端橄榄褐色。有四个亚种,其中laetissima亚种比指名亚种片种稍大,flavissima亚种上体和喉部带明显黄色调。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丰富而多变的清脆哨音,如‘pa-treeter’或‘peter peter’的重复叫声,有时在类似百灵鸟的歌唱飞行中发出。还有‘chauncey chauncey chew’的弹跳声和短促单调的哨音,后面跟着较高的音节和快速下降的音符序列。

生活习性:栖息于各种生境类型,包括桉树(Eucalyptus)稀树草原、开阔林地、红树林、橡胶种植园,低地至海拔约670米的上山山谷。以昆虫和其他小型节肢动物为食,如蚂蚁、膜翅目昆虫、甲虫和毛虫。在红树林中,从地面到树冠的各个高度都有觅食行为。在桉树林地和季风林中,主要在4米以上高度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澳大利亚全年均有记录,主要在9月(次要峰值在12月至1月),昆士兰州,北领地则在2月至10月(峰值在3月至4月和8月至10月)。筑巢于离地面0.6至20米的水平枝叉或枯枝末端,巢由草和树皮纤维构成,用蛛网固定,外表装饰有树皮和苔藓。每窝产1-2枚蛋,平均尺寸18.8×13.8毫米,蛋壳蓝白色,带棕色和紫色斑点。

区别辨识:褐背小鹟的区别在于后者尾部外侧有白色羽毛,且无柠檬黄色腹部。Golden Whistler体型更大,黄色仅限于下腹部。四个亚种之间在大小、颜色深浅和黄色分布上有细微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从奥德河西部至昆士兰沿海)、新几内亚及印尼部分岛屿。在澳大利亚,常见于红树林、纸皮树沼泽森林和林地。

其他:曾被认为与Microeca tormenti同种,后因发现杂交区而被重新分类。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黄胸小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黄胸小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