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极乐鸟(英文名:Red Bird-of-paradise,学名:Paradisaea rubra),是雀形目极乐鸟科极乐鸟属的鸟类。这大型的热带森林鸟类,拥有黄色的喙、胸部和头部后方。雄鸟以其独特的展示而著名,具有2条细长的黑色尾羽流苏,栗色翅膀和鲜红色的羽毛簇,而雌鸟面部呈黑色,体型略小。该物种分布于印尼的瓦伊盖奥岛和巴坦塔岛等西北岛屿的低地雨林。
外形特征:雄性红极乐鸟总长可达33厘米(不含尾丝),体重158至224克;雌鸟则稍小,长度约30厘米,体重在115至208克之间。雄鸟的头部至眼后区域覆盖着精细的虹彩暗绿色羽毛,上眼部位的羽毛稍长且弯曲形成可竖立的垫状结构;头部剩余部分、颈背、上背部和类似披肩的上翼覆羽呈淡橙黄色,侧背部和下中部背部为琥珀色,泛黄并带有虹彩光泽,逐渐过渡到背部的赤褐色;臀部和上尾覆羽呈淡橙黄色,带琥珀色;上翼和包括翼尖覆羽在内的上尾为赤褐色;中央一对尾羽异常延长,形成细长、轻盈的黑色“带子”,宽约3至4毫米,质地和外观类似塑料;胸部长而略硬的浅橙黄色羽毛形成小型胸盾,下方羽毛呈深棕色,泛紫红色,腹部颜色渐淡,少紫红色,过渡至腹股沟、肛门和下尾覆羽的榛色;侧翼长而略硬、向下弯曲的羽毛为朱红色至深红色,上表面颜色变化从深棕色到中棕色,末端有白色丝线状尖端。雌鸟较雄鸟略小,中央一对尾羽较窄且更尖锐,面部至眼后区和喉部为深棕色,后冠、颈部和颈背为淡黄色,向上体部分渐变为深棕色;上胸有一条明显的宽光泽稻草黄色横杠,其余下体部分为棕色。幼鸟的野外描述尚未详述,但在圈养条件下,60天时开始出现黄色上胸,125天时已明显,类似于成年雌鸟;亚成鸟的变化范围大,可能接近成年雌鸟,仅少数成年雄鸟羽毛插入,也可能接近成年雄鸟,但仍保留少量雌鸟型羽毛,中央一对尾羽最初仅比其他尾羽长、窄、尖,逐渐变成相对短的裸露中央羽轴线,顶部有延长的扁平状末端,这一过程会随年龄增长而变长,末端逐渐变小,雄鸟需5至6年才能获得完整的成年羽毛。
鸣叫特征:红极乐鸟的雄鸟在求偶场中发出的最常见广告叫声是一连串响亮、清晰的“wak”声,它们通过喉咙发出的“work - wok, wak, wak, wak, wak, wak”的声音逐渐加强至高音量的“wok-wau-wau-wau”。其他叫声包括类似但音调更高的“ca-ca-ca-ca-ca-ca”;常发的乌鸦般的粗哑、低沉“kaw, kaw, kaw”;还有一种常见的柔和、哀伤的“weep”声,以及不太常见的柔和高音“meew”和单次的喙部咔嚓声,此外还有一种可能由高音“beep”开始,以低沉的“book”结束的滴答声。
生活习性:红极乐鸟栖息于低地雨林环境中,主要分布于印尼的瓦伊盖奥岛和巴坦塔岛等西北岛屿。它们的食谱主要由果实、浆果和节肢动物组成。
生长繁殖:红极乐鸟的繁殖季节通常在9月至10月,雌鸟在此期间会有增大的卵巢,显示处于繁殖状态。雄鸟会在传统的展示枝上进行群体求偶,雌鸟独自筑巢并照顾后代。在瓦伊盖奥岛上,雄鸟会在清晨后在森林空地中的一棵大树上展示和呼唤,每棵树上最多可有十只成年雄鸟。求偶行为包括三个基本阶段:收敛展示、静态展示和交配序列舞蹈,伴随着一些额外的姿势和动作。在圈养环境下,产卵数量为1至2枚,间隔日或隔日产出,孵化期为14至17天,雏鸟期为15至20天。
区别辨识:红极乐鸟与同域的威尔逊极乐鸟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可通过其独特的红色羽毛簇和黑色尾丝加以区分。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红极乐鸟主要分布在印尼的瓦伊盖奥岛(Waigeo)、加姆岛(Gam)、萨奥内克岛(Saonek)的南部地区和巴坦塔岛(Batanta),位于四王群岛西北部的新几内亚附近。
其他:红极乐鸟在野外与另一种极乐鸟——威尔逊极乐鸟共享栖息地,但二者间尚未有杂交记录。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极乐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极乐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