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掩鼻风鸟(英文名:Victoria's Riflebird,学名:Ptiloris victoriae),是雀形目极乐鸟科掩鼻风鸟属的鸟类。特有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的Atherton Tableland区域,全年在此居住。雄鸟具有黑色丝绒般的羽毛,带有紫色光泽,头颈部呈现蓝绿色金属光泽,喉部有一块绿色和蓝色的三角形斑纹,雌鸟则呈灰褐色,腹部有淡色条纹。
外形特征:雄性小掩鼻风鸟长约25厘米,重91至119克,全身几乎全黑,腹部、喉部和头部有绿色和蓝色的金属光泽。雌鸟体型略小,约23厘米,重77至96克,上部灰至灰褐色,翼外侧有红褐色板块,有宽阔的白色眉线,下部白色至肉色,腹部有小黑褐色人字形标记。幼鸟似雌鸟,但下部有不明晰的条纹,喙呈淡蓝灰色,腿色淡蓝灰。
鸣叫特征:雄鸟的广告叫声为爆炸性的响亮"ssssssh"或"yaaaass",在其分布南端通常立即重复,而在北部分布区(Atherton Tableland)通常为单一音节。回应其他雄鸟的叫声时,会发出尖锐的重复"kek"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到山丘雨林,也出现在相邻的湿硬叶林和沼泽林中,海拔从海平面至1200米。在冬季,一些成年雄鸟会离开雨林进入相邻的湿硬叶林。以果实(主要是蒴果)、昆虫(如蟑螂和蝉)、蜘蛛、蜈蚣和千足虫为食,也采食花蜜。觅食主要在树冠层,偶尔接近或在森林地面。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至少从8月至次年2月,筑巢、产卵期从8月末至次年1月初,雌鸟独自筑巢和照料幼鸟。雄鸟在特定的展示枝上独占领地,进行炫耀性鸣叫和展示。巢由Pyrrosia蕨类构成,内衬枯叶和细藤茎,有时巢外缘覆盖蛇皮,建于1.5至20米高处。每窝产卵1至3枚,大多为2枚,孵化期18至19天,雌鸟在幼鸟8天大后停止孵化,喂养期13至15天。
区别辨识:小掩鼻风鸟与华美极乐鸟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小,胸部金属光泽区域较窄,下体颜色更偏向青铜黄色,腹部前方可见黑色羽基。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尽管分布范围有限,但由于数量稳定,目前没有面临重大威胁。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具体在昆士兰州的Atherton Tableland区域,从Big Tableland南部至Halifax Bay,以及一些离岸岛屿。
其他:小掩鼻风鸟有时会在软果果园中成为害鸟,因此可能受到人为迫害。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小掩鼻风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小掩鼻风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