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颈鸦

Collared Crow Corvus torquatus

白颈鸦(英文名:Collared Crow,学名:Corvus torquatus),是雀形目鸦科鸦属的鸟类。体型约48厘米的鸟类。最显著的特征是其黑色体羽与鲜明的白色颈圈,连接至胸部形成细带。分布于中国东部、中部及越南北部,曾经广泛分布,现仅在局部地区较为常见。

外形特征:白颈鸦全身大部分呈黑色,光泽带有紫色、蓝色和绿色的反光,颈后、上背、两侧颈部及前胸有宽大的白色羽毛形成独特的颈圈,白色羽毛基部呈灰色。眼睛深棕色,喙、腿均为黑色。两性相似,幼鸟羽毛较松散柔软,白色部位略带灰色,虹膜颜色可能较浅且呈灰粉色,嘴内部可能有粉红色。成鸟体长50-55厘米,体重347-512克。

鸣叫特征:其典型叫声为滚动、嘶哑的“kaaarr”,重复时声音减弱为“kaar-kaar”。此外,还会发出各种啼叫、咔哒和吱嘎声,但音调通常高于同类,尤其比大嘴乌鸦的叫声高。

生活习性:白颈鸦偏好低洼的农业地带,偶尔出现在稍高的地面。它们喜欢河流平原上散落的树木和广阔的稻田环境,也会在靠近水源或沼泽的轻度森林地带活动,但避免过于浓密或山区的森林。在公园、花园或城镇中出现较少。它们几乎全年在南方地区定居,北方的部分冬季会迁移到中国南部较温暖的沿海地区。它们以地面觅食为主,主要食物为昆虫、小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以及谷物如稻米,偶尔吃一些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但极少食用腐肉。在野外,它们会将食物浸入水中,之后用脚固定食物并撕碎。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始于中国南部的2月初,幼鸟在3月底离巢。假设它们有一夫一妻的长期配对关系。单独筑巢,巢由树枝和细枝构成,内衬柔软的植物材料和动物毛发,建在大树冠中。每窝产卵2-6枚,平均4枚;孵化期和育雏期信息未知。

区别辨识:达乌里寒鸦相比,白颈鸦体型更大,翅膀和尾巴相对较长,主翼羽明显指状,喙相对纤细。叫声比小嘴乌鸦大嘴乌鸦更高。在野外,颈圈和白色胸部带是识别它的关键特征。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中部、东部和越南北部的低地地区,从甘肃南部和陕西向东至辽宁、河北和山东,南至四川、云南、海南、广东和福建(包括近福建的小岛Kinmen),以及越南(从东Tonkin南至中Annam)。在中国大陆,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及东南地区。

其他:白颈鸦曾被认为数量较多,但近年来种群数量下降,分布范围缩小。在中国台湾已非常罕见,可能不再繁殖。在Kinmen岛的数量也大幅减少。越南的情况需要调查,近期记录很少,可能也不再繁殖。数量减少可能由于农业集约化导致食物供应减少和农药过度使用,以及部分地区的人类迫害。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颈鸦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