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乌鸦(英文名:Hawaiian Crow,学名:Corvus hawaiiensis),是雀形目鸦科鸦属的鸟类。亦被称为ʻAlalā,体型大、声音响亮的黑色鸟类,目前仅在夏威夷群岛发现。比美国大陆上的乌鸦更大,接近渡鸦的大小。这种乌鸦曾广泛分布于夏威夷森林,但在2002年野外灭绝。自2016年起,通过圈养繁殖项目,开始尝试将其重新引入野外。夏威夷乌鸦以多种响亮的叫声著称,包括嘎嘎声、嘶哑声和尖叫声。
外形特征:夏威夷乌鸦是一种中到大型的乌鸦,具有相对较大的头部、喙和长腿,全长约483至518毫米。雄鸟较雌鸟大3%-9%,两性外观相似,羽毛呈暗褐色,翅膀颜色略浅,从新羽时的范戴克棕色变为磨损后的发色棕色或暗淡褐色。喙长而厚实,呈黑灰色至黑色光泽,鼻孔覆盖着长而硬的羽毛,喉咙处有稀疏网状的羽毛,在展示中竖立。腿和脚为黑灰色,强壮有力,能帮助其攀爬垂直枝条或倒挂。
鸣叫特征:夏威夷乌鸦的叫声被描述为双音调的嘎嘎声和带有低音的尖叫,类似猫的喵喵声。飞行中,它能发出一系列多样的叫声,包括重复的'kerruk, kerruk'声和响亮的'kraa-a-a-ik'声,以及复杂的咕噜声和其他各种声音。至少拥有24种不同的叫声,包括警报声、联系声、表示顺从或求偶的叫声。
生活习性:夏威夷乌鸦是一种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无脊椎动物和果实为食,如等足目、陆生蜗牛和蛛形纲动物,采用啄木鸟式的方法剥开树皮和苔藓寻找隐藏的昆虫。它们在ohia和koa树上觅食,这两种树是其栖息地中最高的和最显眼的树种。此外,它们也食用鸟类的巢雏和蛋,以及花蜜,尤其是从ohia花、oha kepau和紫色poka中获取。它们偶尔也会在地上觅食,但时间很短,以避开潜在的捕食者。
生长繁殖:夏威夷乌鸦雌鸟在2-3岁时性成熟,雄鸟在4岁。繁殖季节从3月持续到7月,筑巢通常在3月或4月进行,产卵在4月中旬至下旬,孵化期为19-22天,幼鸟大约在40天后离巢。每季产卵数1-5枚,绿蓝色,通常只有2只幼鸟能存活到离巢阶段。雌鸟独自孵化和照料幼鸟,幼鸟依赖父母8个月,直到下一个繁殖季节。
区别辨识:夏威夷乌鸦是夏威夷群岛中唯一现存的乌鸦或乌鸦类鸟类,体型与夏威夷鵟相近,但可通过更长的喙和更尖的翅膀来区分。在飞行中,尾部扇形而非楔形,不同于渡鸦。
保护现状:IUCN:EW(野外灭绝)
地理分布:夏威夷乌鸦原产于夏威夷群岛的西部和东南部,栖息于Mauna Loa和Hualälai火山的干燥和季节性湿润森林中,海拔3,000至6,000英尺。自2002年后,野外种群消失,现存个体主要分布在圈养环境中。
其他:夏威夷乌鸦在夏威夷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被视为家庭神灵(ʻaumakua)。历史上,它的羽毛用于仪式,且在西方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之前,据说有许多夏威夷乌鸦被农民射杀。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夏威夷乌鸦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夏威夷乌鸦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