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鹱

Newell's Shearwater Puffinus newelli

夏威夷鹱(英文名:Newell's Shearwater,学名:Puffinus newelli),是鹱形目鹱科鹱属的鸟类。体型较小,上身黑褐色,腹部白色,具长尾和细长喙。其白腹延伸至两翼下方形成独特斑点。主要在考艾岛筑巢,其他岛屿也有少量分布。海上常见,特别是在考艾岛周边,有时也在其他岛屿附近观察到。叫声类似小驴的嘶鸣,通常仅在繁殖地听到。

外形特征:夏威夷鹱是一种中等偏小的鹱,上身颜色深,呈暗褐色至黑色,下身白色,喉部、腹部和下翅覆羽均为白色。背部黑色,随季节变化可能变得较褐。头部两侧有小三角形白色扩展,侧腹白色向上延伸至臀部上方。尾下覆羽基部白色,尖端深色覆盖1/3至1/2的羽毛长度。飞行时展翅快速拍打,翼下呈现白色,边缘深色。幼鸟、一年生鸟和成鸟外观相似,雄雌无明显差异。

鸣叫特征:夏威夷鹱在繁殖地周围发出类似小驴的叫声。

生活习性:夏威夷鹱远离繁殖地时,常在热带和亚热带水域活动,水深超过2000米,主要在夏威夷群岛东南海域。通过追潜捕食,可潜至50米深处。它们依赖金枪鱼,尤其是黄鳍金枪鱼和其他大型掠食性鱼类,将猎物驱赶到水面附近。飞行强劲,翼拍迅速,少滑翔,这种飞行模式在暖水海鸟中较为罕见。

生长繁殖:夏威夷鹱于四月初抵达繁殖地,五月底至六月初期间产卵,雏鸟主要在十月离巢。在深洞穴末端的腔室中产单卵,由双亲共同孵化。雏鸟养育期较长,可能因饮食热量低(主要喂食鱿鱼)和巢穴与觅食区距离远所致。

区别辨识:汤氏鹱相比,夏威夷鹱的尾下覆羽基部白色,尖端深色,比例介于两者之间。在手握状态下容易区分,但在海面上飞行时辨识较为困难。夏威夷鹱汤氏鹱的面部黑白界限比曼克斯鹱更为分明。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太平洋中的考艾岛山区、莫洛凯岛和夏威夷主岛。非繁殖季节分散至南太平洋水域,最西至马里亚纳群岛,南至新喀里多尼亚、所罗门群岛和瓦努阿图附近。

其他:夏威夷鹱数量锐减,历史上及近年因人类活动影响显著下降,如引进的猪、鼠等天敌,城市化导致的光污染吸引雏鸟和电线碰撞,以及森林清除、火山爆发和入侵物种造成的栖息地丧失。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夏威夷鹱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夏威夷鹱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