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绿鹊(英文名:Javan Green Magpie,学名:Cissa thalassina),是雀形目鸦科蓝绿鹊属的鸟类。又名:短尾绿鹊鹊、黄胸绿鹊、青身鹊鸟、海南绿鹊,极其罕见且濒临野外灭绝。拥有荧光般的绿色羽毛,面部佩戴黑色眼罩,配以圆润的鲜红色喙,仅见于爪哇岛的山麓森林,是该地区特有的珍稀物种。其独特而难忘的外观,让有幸目睹的观鸟者难以忘怀。
外形特征:短尾绿鹊身长约为31厘米,体重约125克。其特征鲜明,羽毛呈鲜艳的绿色,尾部相对短小,呈钝形。头部上方的羽毛略显延长,形成轻微的冠状。鼻孔被柔软的羽毛覆盖而非硬毛。成鸟具有一条显著的黑色面罩,从喙基延伸至头部两侧,环绕眼睛并穿过颈部轻微的嵴。头部、身体、肩羽、较小的上翼覆羽及尾羽上侧为淡绿色,头部颜色略黄,腹部颜色更深。翅膀其余部分为红棕色,三级飞羽带有狭窄的黑色边缘和较浅的尖端,外侧尾羽有模糊的白色尖端。虹膜为深棕色,眼环为鲜红色;喙及腿均为红色到橙红色。幼鸟喙和腿颜色较暗,尾羽比成鸟更尖。
鸣叫特征:短尾绿鹊会发出一系列高音金属质感的“tink”叫声,有时连续发出五声。此外,它还会发出鼻音金属质感的“ekek gelíng”叫声,以及哨音般的“whirr”和“whirr-eh”。
生活习性:短尾绿鹊栖息于爪哇岛山麓的亚高山和高山雨林,高度在500至2000米之间。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如蜗牛、龙虾、鼠妇、蟑螂、蚱蜢、甲虫、蝉、毛虫和大型蚂蚁。在一年中的前几个月,尤其是繁殖季节,它们也会捕食小型鸟类、蜥蜴、树蛙和蛇。短尾绿鹊通常成对出现,偶尔单独行动,加入混种觅食群体。它们在地面和植被中觅食,可达森林的中上层。
生长繁殖:繁殖活动似乎全年发生,但尤其在降雨量较高的月份(10月至次年4月)更为频繁。巢建于离地面2.5至6米高的树杈处,靠近树干,由枝条、藤蔓和干树叶编织而成,内部铺有细根须和叶柄。每次产卵1至2枚,卵呈椭圆形,表面有光泽,底色为黄白色,有少量灰紫色主斑点,遍布着均匀分布的较小红黄色次级斑点。
区别辨识:短尾绿鹊与蓝绿鹊的区别在于尾部较短,胸部颜色偏黄,三级飞羽上无黑色横斑。亚种间也存在差异,如jinji亚种尾部较长,翼尖呈皮黄色;katsumatae亚种中央尾羽黄色更浓,尾端灰色。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
地理分布:短尾绿鹊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山麓地区,高度介于500至2000米之间,主要集中在西爪哇和中爪哇的少数地区。
其他:由于栖息地丧失和非法捕猎,短尾绿鹊的数量急剧下降。目前,正在爪哇岛的Cikananga野生动物中心和其他一些欧洲动物园开展圈养繁殖计划,以挽救这一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短尾绿鹊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短尾绿鹊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