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鹱(英文名:Great Shearwater,学名:Ardenna gravis),是鹱形目鹱科Ardenna的鸟类。大型的鹱科鸟类,以深色帽状头部显著。在南大西洋的偏远岛屿上集群繁殖,如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Nightingale和Inaccessible岛,戈夫岛以及福克兰群岛的Kidney I。繁殖季节之外,它们广泛分布于大西洋水域。
外形特征:大鹱体型较大,体长43-51厘米,翼展100-118厘米。拥有灰褐色和白色的外观,黑色的帽状头部,黑色喙,以及白色的马蹄形尾基图案。腹部可见淡褐色斑块,翅膀下方有暗色标记。与大西洋鹱相比,体型更大,翼展更长,飞行时翅膀拍打更为有力。与猛鹱的区别在于全黑的喙、深色的帽状头部和更快的翅膀拍打频率,以及更加笔直的翅膀。
鸣叫特征:通常在地面而非飞行中发出声音,叫声在繁殖群落中较为明显,被描述为有力但不悦耳,男女差异微小。海上觅食时,可听到鼻音的哞叫和尖叫声。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大西洋海域,偏好凉爽的近海和远洋水域。在繁殖季节集中于南大西洋和西南印度洋,尤其是亚热带汇合处附近的冷水域。非繁殖季节向北迁徙至北大西洋,最远可达加拿大东南部的巴芬岛和格陵兰,同时也会出现在墨西哥湾和内陆水域,如五大湖和田纳西州,通常是在热带风暴之后。它们还会跟随渔船,有时大量聚集,与其它海鸟一同觅食,包括其他鹱科鸟类和Wilson's Storm-petrels。
生长繁殖:在10月进行交配,返回繁殖地的时间在9月下半月,可能在10月中旬到下旬开始产卵前的离巢。在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Nightingale岛上,产卵发生在11月的前两周,而在戈夫岛则稍晚。孵化期为53-57天,雏鸟在4月末至5月中旬离开巢穴。成对长期保持一夫一妻制,围绕巢穴入口形成领地。在长达1米的自挖洞穴或岩石缝隙中筑巢。每窝产一枚白色蛋,平均尺寸为80毫米×51.5毫米。雏鸟由父母白天定期喂养,直到约105-120天左右离巢。
区别辨识:与猛鹱和灰鹱区别的关键点在于其全黑的喙、深色的帽状头部、更快的翅膀拍打频率和更笔直的翅膀。与大型的Pterodroma种类相似,但喙的形状、深色的前额和翅膀下方的图案有助于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南大西洋的Kidney I(福克兰群岛)、Nightingale、Inaccessible和戈夫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非繁殖期分布至大西洋南部海岸线外,包括美洲南部和非洲南部,向北到达温带海域和北极太平洋北至海岸线南部,格陵兰和欧洲西北部。
其他:尽管每年有数千只成鸟和大约4万至5万只雏鸟在无人居住的Nightingale岛上被特里斯坦岛民捕获,但其数量仍然庞大,估计总数高达1500万只。然而,过度的捕捞和塑料摄入等威胁仍需关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大鹱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