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鹊鹩(英文名:Torrent-lark,学名:Grallina bruijnii),是雀形目王鹟科鹊鹩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鸟类,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的山区森林溪流附近。雄鸟头部、胸部为黑色,脸颊白色,翼部有白色斑块,尾基白色,尾端黑色;雌鸟头部黑色,胸部白色,面部、喉部和冠纹黑色。其独特的黑白配色和细长的体型使其在同类中易于辨认。
外形特征:山鹊鹩长约20厘米,雄鸟体重约40-41克,雌鸟38-40克。雄鸟具有白色眼上纹,大块白色耳羽至颈侧,头部、背部至臀部、喉咙和胸部黑色;尾羽基部淡黄色,尾端宽黑带;上翼黑色,次级飞羽覆羽大部分白色;下体白色,翅膀下表面黑色;虹膜深褐色,喙铅灰色至淡蓝灰色,尖端白色;腿蓝灰色。雌鸟头部黑色,从喙基部延伸到眼睛上方的白带扩展到颈侧,胸部和下翼覆羽白色,胁部和下腹部淡黄色。幼鸟类似雌鸟,但喙基部至眼区黑色,暗色部分非常深棕色而非黑色。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刺耳的‘jjirrreee’或‘bzzzeee’叫声,或一系列被认为粗糙而不悦耳的音符,也有上升调的叫声,声音穿透力强,即使在溪流背景噪音中也能清晰听到。雄鸟在展翅展示时会发出鼻音、刺耳的‘k-zaaat’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新几内亚山区的雨林和开阔草地附近的快速流动小溪边,海拔主要在400米至2300米之间,最高可达2800米。以昆虫为主食,偶尔捕食小型蜥蜴。在地面觅食,偏好溪流边缘、裸露岩石和砾石,常在浅水区活动,搜寻岩石和倒木中的食物;有时会短暂飞入空中捕捉空中猎物,通常从地面起飞,有时从低矮的栖木上起飞。活动积极,经常鸣叫和飞翔,尾巴持续左右摆动,也会扇动翅膀。成对或小群体活动。
生长繁殖:繁殖记录显示筑巢期在6月至次年1月,主要在旱季。巢呈杯状,由泥土和根须构成,置于靠近溪流的树或灌木的枝条上,推测每窝产卵1-4枚。关于繁殖行为的其他信息有限。
区别辨识:与Torrent Flycatcher同生境,但山鹊鹩体型更大,背部和脸部黑色,易于区分。雄鸟的黑白头胸配色和雌鸟的黑头白胸是识别关键。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整个分布范围内较为常见,但在东半部可能局部稀少。分布于新几内亚广大山区,因地形偏远崎岖,栖息地相对安全。目前不被视为面临风险,至少短期内无忧。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的山区,包括蒙塔涅地区。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山鹊鹩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山鹊鹩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