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卷尾

Sri Lanka Drongo Dicrurus lophorinus

斯里兰卡卷尾(英文名:Sri Lanka Drongo,学名:Dicrurus lophorinus),是雀形目卷尾科卷尾属的鸟类。显著特征为额前羽毛簇和深叉尾,分布于斯里兰卡西南部湿地森林地带。常被发现成对或混群于低地及山麓的湿润森林下层。

外形特征:体型大,站立时呈直立姿态,全身羽毛呈现黑色,带有金属蓝或绿蓝光泽,腹部下方及两侧较淡。额前有一簇独特的短密硬羽,形似小而圆的顶冠,尾羽深叉,末端向上弯曲。虹膜呈暗红棕色,喙尖钩状,黑色,腿亦为黑色。两性相似,幼鸟光泽较弱,腹部灰,顶冠较小,翼下白尖较大。

鸣叫特征:非常善鸣,声音多样,包括重复的‘whichitu-whichitu-whichitu’声,金属质感的‘kerplee’声,复杂的哨音,钟铃般的叫声和粗糙的音符。其歌声混合了哨音、钟声、笛音和刺耳的责骂声,有时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

生活习性:居住于高密度的湿润森林,常见于海拔300-1200米的低地和较低山丘,最高可达1700米(亚当峰)。以昆虫为食,常从高空藤蔓上俯冲捕捉。社交性强,多对会一起觅食,常与其他林鸟混群。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3月至5月,多数在4月。巢为粗糙杯状或浅摇篮状,由草、根或其他纤维构成,建于树上约6-7.5米处,通常在树叉上,偶尔在树叶间靠近树干,一般位于森林内部。每窝产卵2-4枚,通常3枚,颜色从几乎白色到淡鲑鱼粉红色,带紫罗兰或淡紫色调,有红褐色斑点,平均尺寸为27.8 x 20.1毫米。

区别辨识:大盘尾不同,缺乏拍击状尾羽;与Ashy和Black Drongos的区别在于额前无羽毛簇。尾羽形状为识别关键,深叉状且外侧尾羽末端向上卷曲,不同于其他卷尾种类。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应视为受限制物种,仅限于斯里兰卡生态区。过去四十年,因人口增长导致的森林快速减少威胁其生存。四个重要保护区保留了斯里兰卡湿区最大的低地和山地雨林。

地理分布:分布于斯里兰卡西南湿地,从杜鲁河右岸向北至瓦勒韦西南。

其他:曾被视为的一个亚种,近年来才独立分类。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斯里兰卡卷尾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斯里兰卡卷尾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