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氏圆尾鹱

Masatierra Petrel Pterodroma defilippiana

迪氏圆尾鹱(英文名:Masatierra Petrel,学名:Pterodroma defilippiana),是鹱形目鹱科圆尾鹱属的鸟类。仅分布于智利的Juan Fernández群岛(含Masatierra)与Desventuradas群岛,栖息于开阔海域与岩石海岸。该物种以暗灰色头冠与面罩、白色前额、上体深灰并具独特“M”型标记、较淡灰色的部分颈环、以及白色喉部、腹部和翼下覆羽为显著特征。

外形特征:体长约26厘米(10英寸),体重143–175克,翼展约66厘米。小而粗壮的灰白相间的海燕,上翼有明显的暗色“M”形横纹,下翼大部为白色。前额羽毛呈白色,基部为暗灰色,形成斑点状外观;前脸至前眼上方的区域为白色,头顶至耳羽上部为灰色,通常在眼睛周围显得更黑,颈背和余下的上体为灰色,有明显的暗灰色或暗蓝灰色“M”形图案横跨上翼,在臀部相遇,通常比前一物种更为鲜明。尾上覆羽为灰色,外侧尾羽部分白色;下翼为白色,飞羽尖端为暗灰色,形成狭窄的暗色后缘,外侧主羽上较宽但往往仍相对较窄,腕部为深灰黑色,带有一些白色,形成坚实的暗色新月形,逐渐变细为微弱的斜向条纹至中央翼;下体为白色,带有宽幅的不完全暗灰色颈环,从肩部延伸至颈部两侧和胸部,与面罩通过白色楔形分离,从喉咙两侧延伸而出;虹膜为深棕色;喙为黑色;腿和脚大部分为灰色粉红色,外趾为黑色。雄雌相似,幼鸟与成鸟相似。与黑脚圆尾鹱新西兰圆尾鹱非常相似,但具有显眼的白色楔形,将面罩与颈部两侧分开,喙稍大,尾稍长;与前者相比,内侧次级飞羽的白色较少;与后者相比,上体颜色较浅,尾上覆羽颜色较浅且更均匀。下翼图案类似于长嘴圆尾鹱,但通常更不规则,不会形成三个孤立且相当清晰的小黑色斑点在中央前缘,沿初级飞羽前缘的暗色较窄,往往几乎不明显,但最好通过较浅的头顶和颈部进行区分,从背部看像是戴面具而不是戴兜帽。其他具有类似下翼图案的同属物种具有不同的头部图案或在腕部和翼内侧有更坚实和更大胆的暗带,而白颈圆尾鹱具有更白的下翼,但整体上要大得多。

鸣叫特征:叫声未知。

生活习性:生活在东部太平洋亚热带海域和洪堡洋流区域,主要在海上和远洋栖息。繁殖于岛屿上,占据受保护的悬崖平台、裂缝和洞穴;也可能在熔岩悬崖底部的巨石之间筑巢。活动模式相对不为人知,但似乎相对定居,一些个体可能在洪堡洋流区域向北分散,然后可能到达中太平洋;3月至6月期间不在繁殖地周围的海域出现。食物包括8-10厘米长的鱿鱼和小型鱼类,海滑翔者(Halobates)也被记录在其饮食中,尽管这些昆虫可能只是偶然摄取。

生长繁殖:繁殖生态了解不多。6月返回繁殖群落,7月至9月产卵,10月孵化,但也曾于2月被报道,尽管大多数鸟儿可能在1月离巢。集群繁殖;在地上筑巢,例如在悬崖平台上或洞穴内;巢可能用棍子和羽毛铺垫。单枚白色卵,尺寸44.3–52.3毫米×34.4–37.1毫米;孵化期未知;雏鸟有深灰色绒毛;离巢时间未知。白天访问繁殖群落。

区别辨识:黑脚圆尾鹱新西兰圆尾鹱非常相似,但具有显眼的白色楔形,将面罩与颈部两侧分开,喙稍大,尾稍长;与前者相比,内侧次级飞羽的白色较少;与后者相比,上体颜色较浅,尾上覆羽颜色较浅且更均匀。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太平洋:San Ambrosio和San Felix(Desventuradas Is.,智利中北部远西部)和Santa Clara(Robinson Crusoe=Mas a Tierra,Juan Fernandez Is.,智利中部远西部)。非繁殖季节分布至秘鲁南部和智利北部、中部海域,以及至皮特凯恩(东波利尼西亚)。

其他:1935年以来,Juan Fernández群岛作为国家公园受到法律保护。面临由引入的猫、鼠和浣熊(Nasua nasua)造成的大量捕食威胁。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迪氏圆尾鹱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