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莺雀

Mangrove Vireo Vireo pallens

红树莺雀(英文名:Mangrove Vireo,学名:Vireo pallens),是雀形目莺雀科绿鹃属的鸟类。体小(11–12厘米),羽色分黄、灰两型,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墨西哥西北部至哥斯达黎加西北部、加勒比海沿岸墨西哥尤卡坦半岛至尼加拉瓜及多个离岸岛屿,共8个亚种。太平洋种群专栖红树林,加勒比种群兼居灌丛、次生林缘等低地生境。

外形特征:成鸟上体暗褐微绿,飞羽深灰,初级飞羽外缘黄绿,中覆羽与大覆羽端缘黄白,形成两道明显的翼斑;尾羽深灰外缘带绿;额至后头色同背,眼先与眉纹淡黄至浅褐;颏黄白,喉与胸浅灰,腹部及胁微黄;虹膜稻草褐至污白,变化大;上嘴暗黑,下嘴较淡;脚灰蓝。两性同色。幼鸟似成鸟,面部条纹稍模糊。不同亚种间羽色浓淡、体型大小有异:加勒比种群具黄、灰二色型;太平洋种群羽色单一。

鸣叫特征:歌声多变:哥斯达黎加发出沙哑“jee-wee-wee-wee”或带齿音的“chewy-chewy-chewy”;墨西哥为3–12个(多为4–6个)带金属质感的双音节音符;湾岛亚种angulensis发出一连串嗡嗡、啁啾与婉转;普罗维登西亚亚种approximans仅作短促“chatter”。另有鼻音斥责声及拖长“j-weehr”哀鸣。

生活习性:留鸟,全年固守领地。太平洋种群专栖稠密红树林(尤以幼龄红茄苳为主);加勒比种群利用红树林、灌丛、次生林缘、过耕地及林缘,伯利兹离岸小岛尤其以人心果林为主。冬季尤卡坦半岛与越冬白眼莺雀同域,但后者偏好较高植被。多在植被中低层单独或成对觅食,偶与混群;以蜘蛛、小甲虫、叶蝉等昆虫为主,兼食少量果实(如橄榄科种子)。

生长繁殖:繁殖信息稀少,仅记录3巢,均在伯利兹4–6月。唯一详述的巢(亚种semiflavus)为深厚椭圆形杯巢,由树皮条、草、苔藓、棉絮纤维以蛛丝及植物绒粘合,内衬松针,置于活栎树水平叉枝上约1 m处;巢内3枚白色卵,钝端密布巧克力色斑,5月30日见成鸟孵卵,后巢遭捕食。另两巢卵数分别为3枚与2枚。

区别辨识:白眼莺雀外形及鸣声最近似,但白眼莺雀具明显白色虹膜及更鲜明的头纹。红树莺雀亚种辨识要点:paluster体型较大,下体黄色更深;semiflavus上体亮绿,下体鲜黄;ochraceus虹膜暗黄;salvini体型小,羽色较淡,下体黄、上体橄榄绿;angulensis面颊带褐污斑,背部淡橄榄具褐污;nicoyensis羽色最浅,喉腹近白,虹膜淡黄褐或白;approximans胸带黄色,嘴较大且基部宽;pallens背部较暗,下体灰黄。加勒比亚种具黄、灰两种色型,太平洋亚种羽色单一。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整体不属全球受胁物种,在适栖地尚属常见。

地理分布:繁殖区:太平洋岸自墨西哥西南部索诺拉州沿海至纳亚里特州,及南墨西哥瓦哈卡州南部沿海至哥斯达黎加西北部尼科亚湾;加勒比岸自尤卡坦半岛至尼加拉瓜。离岸岛屿包括洪都拉斯湾群岛(罗阿坦岛等)及普罗维登西亚岛(地理靠近尼加拉瓜,行政属哥伦比亚)。非繁殖区:全年留居,未见迁徙记录。

其他:分类史复杂,亚种approximans曾被归入厚嘴莺雀。最新研究建议太平洋亚种群、加勒比亚种群及approximans各可能代表独立种,尚需进一步研究。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树莺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树莺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