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圆尾鹱

White-necked Petrel Pterodroma cervicalis

白领圆尾鹱(英文名:White-necked Petrel,学名:Pterodroma cervicalis),是鹱形目鹱科圆尾鹱属的鸟类。以其独特的白色颈圈而得名。在太平洋广泛分布,繁殖于新西兰的Kermadec群岛的Macauley岛上,以及澳大利亚的Norfolk Island和Phillip Island。其近亲瓦努阿图圆尾鹱有时被认为是其亚种,两者的区别需通过仔细辨识。

外形特征:成年白领圆尾鹱体长约43厘米,翼展可达100厘米,体重介于380至545克之间。其特征性的外观包括黑色的帽状头部,鲜明的白色颈环,深灰色背部,以及大部分白色的下翼。雄鸟和雌鸟在外表上相似,但幼鸟在羽毛磨损的情况下,可能会显得比成鸟更加暗淡。羽毛的基部呈现白色,带有黑色底纹,形成暗斑点,这在额头尤为明显。上体颜色为灰或褐色,下体为白色,具有部分灰色颈圈。喙、腿和脚的颜色分别为黑色、浅粉色和黑色。

鸣叫特征:两种主要的叫声,一种是在繁殖地飞行时快速重复的“te-te-te...”或“ka-ka-ka...”,另一种是更长的“kukooowik-ka-ka-ha”或其变体,通常从地面发出。对于瓦努阿图圆尾鹱而言,其叫声被描述为快速的减速音“kek-kek-kek-kek-kek-kek”,以及拉长的“toooooo-wit”。

生活习性:白领圆尾鹱主要栖息于开阔海域,偏爱上升流区域,罕见接近陆地,除繁殖季节外。它们是迁徙性鸟类,跨赤道迁徙,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水域活动,北至日本东南部,东至太平洋中部。在繁殖季节,它们主要在距离Kermadec群岛1000公里范围内活动,偶尔向西抵达澳大利亚。它们以鱿鱼和飞鱼为食,采取表面捕食、拍水和浸入水面的方式获取食物,有时也会在空中追逐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10月至12月开始,产卵期持续约一个月,自11月开始。蛋的孵化期从2月后期开始,幼鸟在5月至6月间离巢。它们在夜间活动,通常群居,与黑翅圆尾鹱楔尾鹱共同繁殖于Kermadec群岛。巢穴位于洞穴中,或在Phillip Island的岩石缝隙和成熟白橡树下的稀疏植被中。幼鸟覆盖着淡灰色或尘土色的绒毛,头部较暗,腹部为白色。孵化时间大约为100至115天。

区别辨识:瓦努阿图圆尾鹱的区别在于后者翼尖更黑,而白领圆尾鹱的翼基和内侧初级飞羽有更宽的白色区域。此外,瓦努阿图圆尾鹱的上体和尾巴的上覆羽更暗,下翼的暗带更长,翅膀的前缘更暗,下翼的尾缘更宽。

保护现状:IUCN:VU(脆弱)

地理分布:繁殖于新西兰的Kermadec群岛的Macauley岛上,以及澳大利亚的Norfolk Island和Phillip Island。非繁殖季节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和太平洋西北部,直至日本东南部和太平洋中东部。

其他:尽管Macauley岛上的太平洋鼠(Rattus exulans)存在,繁殖成功率似乎并未受到影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领圆尾鹱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