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腰圆尾鹱(英文名:Galapagos Petrel,学名:Pterodroma phaeopygia),是鹱形目鹱科圆尾鹱属的鸟类。仅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筑巢,其余时间在东太平洋广阔的海域中分散活动,远离陆地。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翼下的黑白相间图案、大部分白色的身体下部和深色的上部,延伸至脸部和颈部两侧;没有其他在加拉帕戈斯附近发现的海鸟与其具有相同的特征。当从上方观察时,除喙基部周围的白色外,几乎全身呈深色。
外形特征:体型大而修长,翼展宽长,尾部长,头部黑色,但上半身相对单调的深色,身体大部分为白色,翼下有鲜明的黑白斑纹。成年个体的前额白色,带有黑色斑点,白色延伸至前眼眶和前鼻孔至脸颊,头顶全黑,头侧至耳羽和颈中部大部分黑色逐渐过渡为深灰棕色的其余上半身,包括翅膀上部和尾上覆羽,肩部和肩羽有时有较浅的羽毛边缘,呈现出鳞片状或霜冻外观。上半身与翼基部前部覆羽的较淡区域或多或少形成对比,但这种图案通常限于翼基部,不会真正形成明显的暗M形图案。下颌和下体白色,除颈部两侧宽而不完整的深灰棕色项圈和大腿上的部分深灰棕色。虹膜深棕色;喙黑色;腿和脚基部淡粉色,有时部分灰色,脚趾末端和外脚趾上表面黑色。两性相似。幼鸟与成鸟类似。与近缘物种夏威夷圆尾鹱的区别见该物种描述。
鸣叫特征:主要发出3到4音节的‘(kee-kee)-kee-kee-koo’叫声,最后一音拖长,通常跟随后续的附加音符。叫声类型包括单强度、双强度和三强度的群落声音,长而甜美的叫声,长而粗糙的叫声,短而甜美的叫声,以及短而粗糙的叫声,显示出性别和岛屿间的差异,雄鸟的叫声更甜美,雌鸟的更粗糙。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海洋环境,保持远离陆地,除了在繁殖季节。繁殖于植被茂密的高地,海拔180-900米。以鱿鱼、章鱼、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主食,按重要性顺序排列。捕食行为主要在夜间进行,通过水面捕获或在空中俯冲捕捉,通常捕获已死的猎物(如鱿鱼)或被金枪鱼或鲸豚类驱赶到表面的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高度变化,产卵期从5月持续到10月,峰值在8月,偶尔从11月持续到3月(圣克里斯托瓦尔岛)。巢建于洞穴或熔岩裂缝中,衬垫由树枝、叶子和苔藓构成。每窝仅产一枚白色的卵,平均孵化期约为50天,期间父母轮流孵化,每次约10天。雏鸟被喂养每3.3天一次的前3个月,之后每8.5天一次,直到离巢期大约112天(弗洛雷阿纳岛)或104天(圣克里斯托瓦尔岛),此时雏鸟平均体重440克。
区别辨识:与其他圆尾鹱属物种的区别在于缺乏臀部和尾上覆羽间的白色马蹄形图案,上半身颜色更偏灰色(而非棕色),翼下的黑色领口和中央对角线条纹更为明显。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伊莎贝拉岛、圣地亚哥岛、圣克鲁兹岛、弗洛雷阿纳岛和圣克里斯托瓦尔岛。非繁殖期分布至墨西哥外西部海域、中美洲和厄瓜多尔。
其他:暗腰圆尾鹱的数量在过去三个世代(60年)里大幅下降,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如引入的捕食者(野猫、狗、猪、鼠)和农业扩张的影响。尽管正在进行多项保护努力,但其数量仍在持续下降,估计目前成熟的个体数在6000到15000之间。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暗腰圆尾鹱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