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纹伯劳(英文名:Tiger Shrike,学名:Lanius tigrinus),是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名: 花伯劳、虎伯劳、虎鹎、粗嘴伯劳、厚嘴伯劳、虎花伯劳、三色虎伯劳,体型小,尾短,头部呈灰,具黑粗贯眼纹,下体白,双翼栗色带鳞状斑。繁殖于吉林、河北至华中及华东,冬季迁往东南亚至大巽他群岛。栖息于低地至山地的森林、林缘及农田,偏好有散树的环境。
外形特征:雄鸟头部灰色,具黑色粗大贯眼纹,下体白色,双翼深栗色带黑色粗条纹。雌鸟头顶为棕灰相间,黑色贯眼纹较小,两胁及双翼具黑色斑纹。幼鸟头及背部棕色,腹部布有棕色鳞状斑,因无黑色贯眼纹,眼睛显得较大。体长17–19厘米,雄鸟重27–29克,雌鸟重29–37克。
鸣叫特征:其歌喉发出悦耳的颤音,但开始时较为低调。多种尖锐的叫声,包括响亮的重复领土叫声,叽叽喳喳的警报声,以及柔和的颤音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温带地区的低地森林、林缘及农田,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900米。迁徙时,向南移动,夏季返回繁殖地。以昆虫为主食,也会捕食小型鸟类、蜥蜴和啮齿类。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家庭群居。
生长繁殖:繁殖期5月至7月,筑巢于树木中,高1.5至5米,每窝产卵3至6枚,平均5枚。卵呈淡青色至淡粉色,带有暗色斑点。孵化期13至15天,仅雌鸟负责孵化。雏鸟留巢期13至15天,由双亲共同喂养。
区别辨识:与牛头伯劳及红尾伯劳相比,虎纹伯劳头部的灰色更明显,且无明显的黑色贯眼纹。幼鸟的暗色斑点更为显著。成鸟的歌声和叫声也有区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分布广泛,种群数量较大,但在日本和俄罗斯部分地区已明显减少。
地理分布:繁殖区包括西伯利亚东南部、中国东北至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非繁殖区覆盖东南亚至大巽他群岛,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
其他:虎纹伯劳在迁徙季节中,会经过中国东南部,东至缅甸南部,南至马来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腊、爪哇及巴厘岛。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虎纹伯劳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虎纹伯劳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