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嘴鵙

Sickle-billed Vanga Falculea palliata

弯嘴鵙(英文名:Sickle-billed Vanga,学名:Falculea palliata),是雀形目钩嘴鵙科弯嘴鵙属的鸟类。以极长弯曲的喙著称。马达加斯加特有种,常见于低海拔的棘林、干燥落叶林、灌木丛和种植园。其体型远超白头钩嘴鵙黑钩嘴鵙,拥有更长且弯曲的喙。

外形特征:体长32厘米,体重介于106至119克之间。特征鲜明,具有最长可达70毫米、强烈向下弯曲的喙。头部、颈部、下巴、喉咙及下部均为白色,上身黑色带有蓝光泽,臀部白色,上翼和尾羽黑色;翅膀下覆羽白色;虹膜深棕色,眼周环黑色;喙由蓝灰色渐变为象牙色尖端,口裂黑色;腿脚暗灰至淡蓝色。雌雄相似,幼鸟与成鸟相似,但背部和翼羽末端有淡褐色尖端。

鸣叫特征:发出各种响亮的尖叫、啼哭和咯咯声,群体成员同步发声,特别是在归巢时。最具特色的叫声是一声响亮的'wa-aah',类似婴儿哭泣声。联系叫声鼻音重的'gaaa gaaa gaaa';警报声'kekekeke...'。

生活习性:栖息于干燥落叶林和荆棘森林,也能在稀树草原甚至村庄周边的林地中发现。活动范围从海平面至900米海拔。非迁徙物种。以昆虫、蜘蛛、甲虫、蠕虫等无脊椎动物为主食,也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如壁虎和变色龙。常在大树枝上觅食,利用长喙探入树洞和裂缝寻找食物,有时会倒挂取食。群居,非繁殖季节形成20至30只以上的群体,有时共用超过50只的夜宿地。与白头钩嘴鵙冠卷尾共同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为10月至次年1月,西北部安皮乔罗阿地区。实行多雄制:一雌与多雄交配,所有雄鸟和雌鸟共同喂养幼鸟;雄鸟参与领地防御、抵御捕食者,偶尔参与筑巢、孵卵和孵化。巢呈杯状,直径30至40厘米,由带刺或光滑的小枝构成,内部衬以柔软材料,建于离地面9至16米的树叉中。每窝产3至4枚蛋,乳白色,布满灰色至紫灰色或栗色斑点,孵化期16至18天;幼鸟期19至23天。

区别辨识:体型远大于白头钩嘴鵙黑钩嘴鵙,喙更长且显著弯曲。与近缘物种相比,羽毛色彩相似,但体型和喙形差异明显,反映鵙科辐射适应中的形态和生态多样性。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非洲:马达加斯加北部、西部、南部。

其他:常见于多个保护区,如安卡拉凡齐卡国家公园、基林迪和安多哈拉国家公园以及贝伦蒂保护区。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弯嘴鵙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弯嘴鵙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