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胸船嘴鹟

Yellow-breasted Boatbill Machaerirhynchus flaviventer

黄胸船嘴鹟(英文名:Yellow-breasted Boatbill,学名:Machaerirhynchus flaviventer),是雀形目船嘴鹟科船嘴鹟属的小型鸟类。以其宽扁似船的喙而闻名,雄鸟上体黑色,雌鸟橄榄色,下体亮黄色,翼上有鲜明的白色翼纹,喉部白色,眉线黄色。分布于新几内亚低地和澳大利亚东北部的雨林中。

外形特征:黄胸船嘴鹟体型小,约11至12.5厘米长,重9至10克。其喙宽大且扁平,形状类似翻转的小船,具有明显的上颌脊。雄鸟头部光泽黑色,上体暗橄榄色,雌鸟则为斑驳的暗橄榄绿。下体亮黄色,翼上有显著的白色翼纹,喉部白色,眼上方有一条黄色眉线。尾巴长而圆,通常翘起,末端黑色,外侧羽有窄白边。

鸣叫特征:鸣声多样,常见的是音乐般的颤音'chip chip wee sssst',焦虑叫声'chee chu chip',以及复杂的安静系列'see chip'音符混杂在一起的歌曲。在新几内亚,xanthogenys亚种有独特的方言,包含粗糙的嘶嘶声和嗡嗡声,'chee choo swit'的接触叫声,音调下降并在中间上升。

生活习性:栖息于雨林、画廊森林、浓密的次生林和森林边缘,主要在低地,偶尔可达海拔1300米。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常加入混合物种觅食群,包括Gerygone、Little Shrike-thrush、Myzomela和Meliphaga蜜食鸟、扇尾(Rhipidura)、Monarcha君主鸟和射鸟(Ptiloris)。以昆虫为食,通过飞扑捕食或从叶片上抓取猎物,也会从树叶、枝条和藤蔓上觅食。可能长时间静坐,几乎水平地栖息,尾巴经常翘起。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澳大利亚为8月至3月,可能单窝育雏。巢由两性共同建造,是一个由细藤和根须编织的脆弱浅篮状结构,悬挂于地面2至20米高的水平叉枝上,卵有时可见于巢壁外。每窝产2至3枚卵,白色,带稀疏的红色或紫色斑点,孵化期至少14天,两性共同孵化和照料幼鸟,巢离时间未知。

区别辨识:黄胸船嘴鹟的喙形和色彩组合是辨识的关键。雄鸟与雌鸟的颜色差异明显,雌鸟更淡且带有灰色斑纹。亚种之间在羽毛细节上存在细微差异,如secundus亚种的尾较长,颜色更黑,下方更明亮黄色,翼上的白色尖端更宽。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新几内亚低地和澳大利亚东北部的雨林中。在澳大利亚昆士兰较为常见,而在新几内亚则分布稀疏且相对较少见。

其他:澳大利亚的大部分栖息地在国家公园、世界遗产区和保护区得到保护。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黄胸船嘴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黄胸船嘴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