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氏盔鵙(英文名:Retz's Helmetshrike,学名:Prionops retzii),是雀形目钩嘴鵙科盔鵙属的鸟类。特征为黑色和棕色为主,拥有醒目的橙色眼睛、红色腿和眼睑,以及橙色尖端的红喙。群居,通常出现在成熟的阔叶林和河岸及沿海森林,避开干旱环境。
外形特征:身长19至24厘米,体重33至61克。头部、颈部、上背部和下腹部呈光泽黑色,具小冠羽;下背部、肩羽至臀部为灰棕色,长黑尾羽覆羽;翅膀和外侧初级飞羽黑色,初级飞羽带有明显的白色中央条纹(飞行时明显),尾巴光泽黑色,外侧尾羽有宽白尖,内侧尾羽逐渐减少白色直至中央一对完全黑色;下腹至尾下覆羽白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灰棕色;虹膜黄色,有显眼的橙红至红色眼环;喙红色,尖端橙黄;腿橙红色。雌雄相似。幼鸟整体灰棕色,上体羽端淡褐色,无眼环,眼棕色,喙初期黑色后转黄,腿初期黑色后转黄;幼鸟羽衣可能需24个月才能完全转变成成年羽衣。
鸣叫特征:声音丰富,至少16种不同的叫声被识别,有些叫声可能反映个体的社会地位或性别。叫声比长冠盔鵙更响亮且音乐性更强,包括‘tweeoo’的口哨声,类似旧大陆的莺类。叫声常以群体合唱形式发出,二重唱在维护伴侣关系中很重要。
生活习性:偏好湿润的落叶阔叶林,包括Baikiaea、Brachystegia、Colophospermum林,特别是在较干燥地区,河岸林;也见于低地森林和杜松林。非繁殖季节,会迁移到孤立的灌木丛、干燥的高草原和混合金合欢林、森林、种植园和红树林。主要食物为昆虫,如甲虫、蝴蝶、蛾、毛虫、蝉、蚱蜢、螳螂、白蚁;也会捕食蜘蛛和小型爬行动物,如壁虎和其他蜥蜴。通常在较高的植被层中捕食,有时倒挂如同山雀,利用听觉线索定位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主要在东非1月至3月和8月至3月(高峰9月至10月)在中南部非洲,由树木发芽刺激。一夫一妻制,群体合作繁殖,所有成员参与筑巢和其他繁殖任务。巢为浅杯状,由苔藓、叶片柄、草、藤蔓和薄树皮构成,用蛛网固定,内部铺细草和树皮条。产卵数2至5枚,平均孵化期约17天,孵化和喂养由整个群体共同承担。雏鸟在巢中的时间约20天,离巢后至少依赖群体3个月,直到约7个月大才完全独立。
区别辨识:与长冠盔鵙相比,巢更高、更宽、更浅、墙壁更厚,位于更高的树上。叫声和行为模式也有助于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某些地区因生境退化而受到威胁,例如津巴布韦的Brachystegia林破坏。
地理分布:分布于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民主共和国、斯威士兰、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索马里、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其他:存在四个亚种,适应不同生境条件。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雷氏盔鵙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