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冠盔鵙

Grey-crested Helmetshrike Prionops poliolophus

灰冠盔鵙(英文名:Grey-crested Helmetshrike,学名:Prionops poliolophus),是雀形目钩嘴鵙科盔鵙属的鸟类,别称源自其独特的灰白色羽冠和鲜明的黑白对比羽毛。广泛分布在非洲肯尼亚西南部和坦桑尼亚西部的适度湿润林地与草原地带。

外形特征:成鸟长约23至26厘米,体重约49克。最显著的特征是中冠上耸立的20毫米左右灰色绒毛冠羽,前额至眼窝处有较短的灰白尖端冠羽,后颈和颈背呈深灰色,脸颊后方有黑色新月形斑块。喉部和下巴为灰色,两翼和背部为黑色,带绿色光泽。翼上的主飞羽有宽阔的白色中央条纹,次级飞羽的外缘和末端有白色,形成飞行中的显著白色斑块。尾羽末端白色,腹部白色,胸部侧面有黑色斑点。虹膜亮黄色,眼周橙色环。喙黑,腿和脚橙红至粉红色。幼鸟特征未详述,但眼睛颜色较暗,冠羽比成鸟短且直。

鸣叫特征:群居时发出奇特的齿轮声和铃声般的叫声,包含咔嗒声和哨音,与长冠盔鵙的叫声相似但音调更低。

生活习性:常以紧密的小群体出现,由4至9个个体组成,偶尔可达17个,栖息于低矮灌木丛中。有时会加入混杂的物种群体,与长冠盔鵙一同出现在特定地区(如坦桑尼亚的Loliondo地区)。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昆虫幼虫、蚱蜢和螳螂。

生长繁殖:繁殖信息有限,已知巢中幼鸟的食物主要是昆虫幼虫、蚱蜢和螳螂。巢筑于树上,每窝仅产一枚蛋。

区别辨识:长冠盔鵙外观相似,但可通过较长的灰色羽冠和眼部周围缺乏裸露的黄色皮肤加以区分。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灰冠盔鵙的分布范围较小,约52,800平方公里,且数量被认为正在经历快速减少。面临栖息地破坏和退化的威胁,如过度放牧和耕作。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非洲肯尼亚西南部和坦桑尼亚西部,包括纳库鲁湖、埃尔门泰塔湖和奈瓦沙湖附近区域,以及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萨巴林戈谷地到洛伊塔山和恩古鲁曼山丘等地。

其他:曾于20世纪初期出现在基戈马和塔博拉地区,但之后未再有记录。在裂谷区域消失多年后,于1989年在纳库鲁湖地区再次发现有繁殖迹象,显示可能的再殖民化过程。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冠盔鵙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