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翅王鵙

Rufous-winged Philentoma Philentoma pyrhoptera

棕翅王鵙(英文名:Rufous-winged Philentoma,学名:Philentoma pyrhoptera),是雀形目钩嘴鵙科王鵙属的鸟类。体型中等至较大的森林鸟类,外表模糊,似帝王鸟与天堂燕尾的结合体。部分雄鸟拥有温暖的红褐色翅膀与洁净的白色腹部,而有些个体则全身呈灰蓝色。分布于远东地区,自马来半岛至婆罗洲。

外形特征:雄鸟成鸟标准形态下头部至背部呈暗蓝色,翼中部覆羽及下腹部为蓝灰色;背下半部和臀部呈灰蓝,带淡黄色调;翅膀其余部分及尾羽为红栗色,除深灰色的初级飞羽;下腹部至尾下覆羽为乳白色;眼红色或深红色;喙黑色;腿蓝灰色。蓝色形态雄鸟全身暗蓝灰色,仅下腹部至尾下覆羽为灰白色,可能有灰白条纹在下腹、胁及尾下覆羽,尾羽微带栗色。雌鸟头顶部和面部深灰,偶带蓝色,上体中棕色,翼中部及大覆羽、三级飞羽和次级飞羽边缘暖棕色或红棕色,尾羽红棕色;下体大部分呈淡黄褐色,胸侧及胁更偏棕色,腹部至尾下覆羽较白。幼鸟外观类似雌鸟,但头部和肩部偏棕色,胸部橙红棕色。不成熟雄鸟在早期即呈现蓝色羽毛。

鸣叫特征:发出清晰的双音节哨声,'tu-tuuuuu',第二个音节略低于第一个,以及上升的'teu-ii'哨声。还有一系列尖锐的斥责音符,频繁重复。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和山地常绿森林,尤其是混合龙脑香林,也见于泥炭沼泽森林、采伐过的森林和邻近的橡胶种植园;主要在海拔800米或1000米以下,但在北婆罗洲的凯拉比特高地可达1600米。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包括苍蝇(双翅目)和小胡蜂(膜翅目)。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在森林较低和中间层次觅食,经常在低矮的灌木丛或地面活动。动作缓慢,通常从枝叶间捕获昆虫,而非追逐飞行中的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2月至9月。在马来西亚半岛发现的一个巢是由蜘蛛网粘合的小杯状巢,置于细水平枝的分叉处;至少有两个雏鸟,似乎由双亲共同照料。无更多繁殖信息。

区别辨识:与同类物种相比,棕翅王鵙的红褐色翅膀和尾羽是显著的识别特征,雄鸟的蓝色或灰蓝色形态提供了额外的辨识点。雌鸟的灰褐色上体和红棕色翼尾也是关键区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在马来半岛至婆罗洲,包括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地的低地和山地森林。

其他:曾经分布到新加坡,但至1950年已不再存在。在一项关于婆罗洲(砂拉越)森林鸟类种群动态的研究中,高达75%的成鸟能存活至下一个繁殖季。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棕翅王鵙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