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黑头蓬背鹟

Western Black-headed Batis Batis erlangeri

西黑头蓬背鹟(英文名:Western Black-headed Batis,学名:Batis erlangeri),是雀形目疣眼鹟科蓬背鹟属的鸟类。也被称为Von Erlanger's batis,广泛分布于非洲中部,从埃塞俄比亚高原和索马里西部到喀麦隆和安哥拉。其显著特征为鲜明的黑白灰三色搭配,以及雄鸟的黑色胸带,而雌鸟则为栗色胸带。

外形特征:西黑头蓬背鹟体长约11厘米,体重在8.3至14克之间。这是一种小型的类似鵙或伯劳的鸟类,具有明显的黑、灰、白及部分赤褐色的对比色。雄鸟头部和背部呈深黑色(某些个体可能偏灰色),小的白色眉纹与白色眼上纹相连,延伸至颈后;黑色面罩从鼻孔处延伸至颈侧;肩羽深黑色,臀部白色,上尾覆羽黑色;翅膀黑色,具白色翼纹;尾巴黑色,尖端白色,最外侧尾羽边缘白色;下体白色,黑色胸带明显;下翼覆羽黑色,腋羽白色;虹膜黄色;喙和腿黑色。雌鸟与雄鸟的区别在于上体带有橄榄色调,胸带为赤褐色;比黑头蓬背鹟雌鸟更显橄榄色,且缺乏喉斑。幼鸟似雌鸟,但背部呈黑褐色,胸带更偏土黄色。刚果亚种congoensis的雄鸟尾较短,喙尤其短,羽毛颜色变化较大。

鸣叫特征:西黑头蓬背鹟的叫声是一系列单调、纯净而清晰的穿透性哨音,音调固定,但会因地域而异。叫声比点颏蓬背鹟更拖长,这是最好的区分特征之一。记录中有拍翅声和喙啪声。

生活习性:西黑头蓬背鹟栖息于次生林、林地、林草交错地带和大型花园中,海拔至少可达1600米,在肯尼亚,喀麦隆的Cameroon山高达1850米,在Oku山则达到2300至2500米;在埃塞俄比亚的Chilimo森林被记录到2300至3000米的高度。它们全年留居于此。以昆虫为食,在所有层次觅食,从灌木底层到树冠层;未曾记录到落地觅食。进行短暂的飞扑,每次捕捉一只昆虫,之后返回栖息处。同时也会在树叶间搜索食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随地区而异:在喀麦隆为1月至4月,在苏丹也是1月至4月,在乌干达为3月至6月;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为3月至5月,南部为10月。领域性明显。巢为杯状,由植物材料和蜘蛛网构成,置于灌木或小树中,通常离地面仅1米,有一次记录显示巢位于50厘米高的枯死幼树周围,被白蚁壳包围。一窝产2枚卵,卵色灰绿或近白色,表面密布细小红点,大端形成环状。

区别辨识:西黑头蓬背鹟与灰头点颏蓬背鹟极为相似,但可以通过声音、更深的灰色头顶和较窄的白色眉纹来区分。此外,与Senegal和Pale Batises相比,西黑头蓬背鹟的白色眉纹更窄,整体颜色更深。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西黑头蓬背鹟在喀麦隆的湿润几内亚草原中普遍常见,从森林边缘到Adamawa高原都有分布。在安哥拉也很常见;在肯尼亚分布合理。此物种显然不同于灰头蓬背鹟,出现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Garamba国家公园。

地理分布:西黑头蓬背鹟分布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和索马里西部至喀麦隆和安哥拉,覆盖了广阔的中央非洲区域。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西黑头蓬背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西黑头蓬背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