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啸冠鸫

Eastern Whipbird Psophodes olivaceus

绿啸冠鸫(英文名:Eastern Whipbird,学名:Psophodes olivaceus),是雀形目啸冠鸫科啸冠鸫属的鸟类。独特的‘鞭裂’叫声是当地森林中标志性的声音。物种分为两个亚种,外观上以橄榄绿色和黑色为主,具有醒目的白色颊斑和小黑冠。雄鸟和雌鸟在外表上相似。

外形特征:绿啸冠鸫长约25至30厘米,体重47至72克。头部和胸部呈黑色,背部为暗橄榄绿色。具有一块明显的白色颊斑,腹部颜色较淡,尾部深橄榄绿色并带有白色尖端。眼睛棕色,喙和脚黑色。雄鸟略大于雌鸟。幼鸟色泽较为暗淡,缺乏成鸟的白色颊纹和深色喉部。

鸣叫特征:绿啸冠鸫的叫声以其独特的‘鞭裂’声闻名,这是由雄鸟的长音和‘鞭裂’声以及随后雌鸟的回应声组成。这种叫声在清晨最为频繁,偶尔在中午和傍晚也有发生。

生活习性:栖息于雨林、湿桉树林和河岸植被,偏好沟壑和低矮密集的植被。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1500米。主要食物为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偶尔也食用小蜥蜴、青蛙、种子、嫩芽和果实。绿啸冠鸫在地上或低植被中觅食,有时也会在树干和枝叶间搜索。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7月至11月在昆士兰东北部,7月至翌年2月在新南威尔士州,9月至10月在维多利亚州。通常一季繁殖两次。巢为精致的杯状,由树枝、草和根茎构成,内部铺垫柔软材料,建于地面以上0.3至3米的密植处。每窝产卵1至3枚,通常为2枚,孵化期16至18天。雌鸟负责孵卵,雄鸟协助喂养。

区别辨识:绿啸冠鸫与其它物种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叫声、黑色头部和胸脯、橄榄绿色背部以及白色的颊斑。亚种间的辨识主要基于地理位置和轻微的色彩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从维多利亚州向北至昆士兰州中部。北部亚种( lateralis)见于昆士兰北部热带雨林区,从库克镇至汤斯维尔。

其他:绿啸冠鸫历史上曾被错误分类,现已确定属于啸冠鸫科。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绿啸冠鸫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绿啸冠鸫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