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短嘴极乐鸟(英文名:Crested Satinbird,学名:Cnemophilus macgregorii),是雀形目冠极乐鸟科冠极乐鸟属的鸟类。原称黑腹极乐鸟,属于冠极乐鸟科。分布于新几内亚的山区,特别是在东部和东南部的山林地带。以其独特的外观和色彩吸引人,雄鸟拥有蓝色的眼睛和黑色的下部,头顶有不明显的冠羽。
外形特征:雄鸟长约24厘米,重94至120克,具宽阔的扁平喙上缘,宽大的喙裂,尾羽渐变。雄鸟的额头、耳羽和整个上身为亮丽的丝质火焰黄色,带有虹彩白光,背部较暗,翼上覆羽和尾上覆羽呈肉桂色;小而可竖起的冠羽由4至6根镰刀状的暗褐色羽毛组成,带有金色虹彩光泽;面部、下耳羽、眼上方的细线和全身下部为棕色带铜色光泽;大腿和侧腹有变化的肉桂色羽毛。雌鸟较小,均匀的橄榄棕色,下部稍浅,腹部和尾下覆羽更偏黄棕色,眼睛为深灰褐色至蓝灰色。幼鸟短暂为灰色。
鸣叫特征:雄鸟可能没有广告性的叫声。已知的叫声包括粗糙的嘶哑声、低沉的嘶嘶声、响亮的连续点击声和间隔长时间的爆炸性低沉吠声。
生活习性:生活在海拔2100至3650米的高山和亚高山森林边缘,包括次生林、受干扰的植被和灌木丛。通常单独觅食,但有时多个雄鸟和雌鸟个体会在结果实的植物中聚集,与其它食果鸟类共同活动。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8月至次年1月。雄鸟在6月至11月间出现扩大的生殖腺,6月开始求偶,7月至9月达到精子产生的高峰期,11月中旬前进行交配。雄鸟巡逻约200米直径的可能领地,雌鸟独自筑巢和照顾巢穴。巢呈球形,高度约220毫米,宽度197毫米,深度175毫米,入口水平椭圆形,由绿色苔藓和蕨类叶片构成,内部铺有绿黄色的附生兰茎。巢置于腐朽的苔藓树桩顶部、苔藓树干侧面或树木枝条和相关植被内,离地面1.9至3.7米高。一窝可能只有一个蛋,粉红带暗斑点,尺寸约为38.9毫米×25.8毫米,孵化期至少26天,雏鸟期超过30天。
区别辨识:雄鸟与其他物种明显不同。雌鸟与黑短嘴极乐鸟雌鸟相似,但体型更大,眼睛颜色较浅。与冠园丁鸟雌鸟相比,体型较小,颜色更偏向绿色而非棕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分布范围有限,仅限于新几内亚中央山脉的特定区域。列入CITES附录II。
地理分布:分布在新几内亚东部(至少从Ekuti Divide,Wau以南到Knutsford山,东北方向Port Moresby,可能更向南延伸)和东南部山区。在新几内亚中部高地也有未确定身份的种群。
其他:历史系统学上,曾与C. sanguineus视为同一物种,但雄鸟的上体颜色、喙色、冠羽颜色以及尾羽和翅膀外侧的色调差异显著,翅膀略长,尾部较短。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腹短嘴极乐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腹短嘴极乐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