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叉尾海燕(英文名:Ringed Storm Petrel,学名:Hydrobates hornbyi),是鹱形目海燕科暴风海燕属的鸟类。以深色的帽状羽冠、白色的面部和下体、分叉的尾巴以及横跨胸部的黑色带纹而著称。此物种常见于南美洲沿岸的洪堡洋流区域,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其繁殖地于2017年在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被首次发现,距海岸线约85公里。
外形特征:成年环叉尾海燕的头部、喉咙、胸部和腹部至尾下覆羽均为纯白色,仅在上胸部有一条宽阔的暗灰色带。头部、颈背和眼周区域呈煤黑色,形成明显的帽子状图案,后缘由一条薄白边与喉咙相连。背部灰色,向下逐渐变为棕色,肩羽和小翼覆羽亦如此。中覆羽过渡为极浅的灰褐色,形成鲜明的淡色翼带,磨损时显得更棕色。飞羽煤黑色,下翼深色,覆羽为灰褐色。尾巴和上尾覆羽为灰褐色,尾部明显分级。两性相似。
生活习性:环叉尾海燕生活在洪堡洋流区域,比其同域的其他风暴海燕更远离海岸,在更深的水域活动。它们的夜间习性帮助它们避开天敌,特别是在繁殖季节。
生长繁殖:繁殖生态知之甚少,但预计在3月至7月间,幼鸟在这一时期频繁出现在秘鲁和智利的沿海海域。首个已知繁殖群落于2017年在阿塔卡马沙漠被发现,距离海洋70公里。
区别辨识:环叉尾海燕与白喉海燕的'pied'形态外观相似,但后者具有全黑面部、大部分白色下翼、棕色而非灰色的上体、深色下尾覆羽、不同程度的白色上尾覆羽、分叉程度较小的尾巴和略微更圆的翅膀。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位于阿塔卡马沙漠,主要位于内陆85公里处(智利北部)。非繁殖季节,它们分布在洪堡洋流,从厄瓜多尔南部至智利中北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环叉尾海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