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叉尾海燕

Markham's Storm Petrel Hydrobates markhami

乌叉尾海燕(英文名:Markham's Storm Petrel,学名:Hydrobates markhami),是鹱形目海燕科暴风海燕属的鸟类。分布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洪堡洋流区域。其体型较同类中的美州黑叉尾海燕稍大,翼展可达49至54厘米。物种以英国探险家Albert Hastings Markham命名,他采集了该物种用于科学描述的样本。乌叉尾海燕偏好在夜间访问位于阿塔卡马沙漠内陆的盐壳洞穴进行繁殖。

外形特征:乌叉尾海燕拥有深黑色至烟灰色的羽毛,头部、颈部和肩部在新鲜羽毛时带有铅灰色光泽。其翅膀细长,尖端渐细,且在腕关节处弯曲明显,尾部深深分叉。最显著的特征是上翼覆羽上的灰白色条带,形成一道独特的斜向翼纹,几乎延伸到腕关节处,且随着磨损会逐渐变淡。腹部呈深褐色。

鸣叫特征:乌叉尾海燕的叫声被描述为一系列的‘呼噜’、‘喘息’和‘叽喳声’。当巢内的成鸟听到同种声音播放时,它们会发出叫声。

生活习性:乌叉尾海燕主要栖息于洪堡洋流覆盖的海域,偏好温度较高的水域,而非近岸较冷的区域。它们的飞行特点是悠闲,经常滑翔,间歇性地进行浅短的振翅。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鱼、头足类(如章鱼)和甲壳类动物,大约10%的胃内容物表明它们也有食腐行为。

生长繁殖:乌叉尾海燕在春季开始繁殖,筑巢于阿塔卡马沙漠的自然洞穴中,通常在夜幕降临时返回巢穴。每对每年仅产一枚纯白色的蛋,由双亲轮流孵化约47天。孵化后,双亲每隔两到三天回巢喂养雏鸟。

区别辨识:乌叉尾海燕美州黑叉尾海燕相似,但前者具有更深的尾部分叉,更明显的上翼条带,以及较短的跗跖骨。此外,乌叉尾海燕的飞行风格更为悠闲,常常进行滑翔,而美州黑叉尾海燕的飞行则更依赖深沉的振翅。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主要集中在秘鲁中南部的Paracas半岛以及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非繁殖季节,乌叉尾海燕广泛分布于太平洋中东部至墨西哥南部的海岸线,甚至远至厄瓜多尔的科隆群岛和智利中部。

其他:尽管估计数量庞大,但由于栖息地破坏和光污染,乌叉尾海燕的数量正在减少。主要威胁包括盐壳矿开采破坏巢穴,以及城市和矿山的光污染吸引或使刚离巢的雏鸟迷失方向,导致大量死亡。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乌叉尾海燕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