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须寻蜜鸟

Long-bearded Honeyeater Melionyx princeps

长须寻蜜鸟(英文名:Long-bearded Honeyeater,学名:Melionyx princeps),是雀形目吸蜜鸟科Melionyx的鸟类。中等体型的黑色寻蜜鸟,以其独特的长白须而著称,这些须几乎延伸到折翼处。分布于新几内亚东部的亚高山森林和灌木地带,特别是在Kaijende高地、Giluwe山、Hagen山、Kubor山脉等地区。

外形特征:长须寻蜜鸟体长26.5至28.8厘米,头部、颈部及上体呈黑褐色,顶部和侧面较暗,背部和尾羽覆盖处略显暖色橄榄棕色。下巴和喉咙被长而蓬松的灰白色至白色羽毛覆盖,形成一条长“胡须”。下体暗橄榄棕色,胸部和下腹部有灰色棕色斑点,尾部下方的覆羽有淡红棕色斑纹。幼鸟的描述不详,但据说其上部为烟黑色,下部为淡黄色,尤其是腹部,胡须为暗黄白色。

鸣叫特征:这种鸟并不十分鸣叫,但会发出安静的‘eh eh eh’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高海拔的苔藓森林和林地,以及亚高山草甸中的灌木丛和灌木林。主要活动范围在海拔3000至3800米之间,最高可达4200米,最低可降至2750米。生活方式似乎定居,没有迁徙迹象。以花蜜、果实和昆虫为食,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

生长繁殖:已知繁殖信息有限,仅记录到在6月至7月间有巢穴中的雏鸟和依赖父母的幼鸟。具体繁殖行为和生态细节尚不清楚。

区别辨识:暗寻蜜鸟相似,但长须寻蜜鸟体型更大,拥有白色的长须,这是辨识的关键特征。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其全球种群估计较小,分布在几个地点的小范围内,且正在减少,主要由于其生境的丧失和退化。尽管在人类密集的高地,其生存可能受到火源影响,但目前没有具体的保护措施。

地理分布:长须寻蜜鸟仅分布于新几内亚东部的山区,包括Kaijende高地、Giluwe山、Hagen山、Kubor山脉、Wilhelm山、Michael山和Kratke山脉。

其他:2019年基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该物种从Melidectes属移至复活的Melionyx属,其通用名也从'long-bearded melidectes'改为'长须寻蜜鸟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长须寻蜜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长须寻蜜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