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垂蜜鸟(英文名:Yellow Wattlebird,学名:Anthochaera paradoxa),是雀形目吸蜜鸟科垂蜜鸟属的鸟类。是吸蜜鸟科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仅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发现。这种大型的吸蜜鸟以其黄色的长垂肉垂闻名,雄鸟平均重168克,雌鸟平均重123克,最大个体可达260克。栖息于多种森林环境,从沿海至亚高山地带。
外形特征:黄垂蜜鸟体长通常在37.5到45厘米之间,雄鸟体型显著大于雌鸟。成年鸟头部有黑白相间的条纹,灰色身躯,黄色腹部,最显著的特征是长而下垂的黄色至橙黄色面部肉垂,尤其是繁殖季节时颜色更为鲜艳。上体暗褐色,带有淡灰色条纹和斑点,尾巴长且尖端白色。下体主要为白色,胸部有深褐色条纹,腹部有一大块黄色至橙黄色斑块。幼鸟色彩较淡,缺乏长垂肉垂。
鸣叫特征:黄垂蜜鸟的叫声粗犷而刺耳,被形容为类似人的咳嗽或打嗝声,伴有咕噜声和连续的'clok'音。
生活习性:黄垂蜜鸟广泛分布于塔斯马尼亚东部和中部的多种生境,包括干湿森林、沿海灌木丛、公园、果园和花园。它们以桉树和班克斯花的花蜜、果实、昆虫、蜘蛛、蜜露、飞行中的蜜蜂和结晶植物汁液为食。由于桉树开花时间与地点的不确定性,造成黄垂蜜鸟的食物来源不稳定,可能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生长繁殖:繁殖期一般在8月至次年1月,筑巢由雌鸟单独完成,雄鸟偶尔提供材料。巢为开放的浅盘状,主要由细枝和树皮构成,内部铺垫羊毛和草。每窝产卵2-3枚,孵化期14-16天,幼鸟由双亲共同喂养,离巢期约18-21天。幼鸟依赖父母数周。
区别辨识:与灰颊垂蜜鸟和红垂蜜鸟相比,黄垂蜜鸟体型更大,具有更长的黄色肉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然而,King岛的亚种(kingi)被认为是"易危",受栖息地丧失影响,估计成熟个体不足1000只。过去曾因猎杀数量下降,现受法律保护。
地理分布:黄垂蜜鸟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东部和中部,以及King岛(位于巴斯海峡西部)。在维多利亚州南部晨顿半岛的两个可能的观察记录缺乏实物证据。
其他:黄垂蜜鸟的种名paradoxa源自古希腊语,意为"奇异的",反映了其独特的外观。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黄垂蜜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黄垂蜜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