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背胶蜜鸟

Brown-backed Honeyeater Ramsayornis modestus

褐背胶蜜鸟(英文名:Brown-backed Honeyeater,学名:Ramsayornis modestus),是雀形目吸蜜鸟科胶蜜鸟属的鸟类。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海岸线和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约克角半岛及其周边地区,常见于沿海地带的多种生境。

外形特征:这种小鸟体型较小,长约12至13厘米,雄鸟体重约11至14克,雌鸟稍轻,约8.5克。其上身呈褐色,下体白色,头部有黑色斑点,眼周有一条清晰的白线,下颚至耳羽处有白色斑块。翅膀和尾巴深褐色,胸部有淡褐色的斑纹,下腹部至两翼下方为灰暗色。喙和腿均为脏粉色,虹膜深红棕色。

鸣叫特征:褐背胶蜜鸟的鸣声包括一系列短促的‘chit’音符,夹杂着柔和的颤音,还有‘mick-mick-mick’或干涩的‘chip’声,特别是在飞行时发出。此外,它们还会发出低沉的叽叽声、柔和的‘shee-shee-shee…’声,以及尖锐单调的叫声。

生活习性:褐背胶蜜鸟偏好栖息在澳大利亚的河流边纸皮树丛或树林中,尤其是在临时湿地周围,也会出现在城市花园和公园中。在新几内亚,它们常见于红树林、草原桉树林或河流旁的纸皮树丛。它们主要以花蜜和昆虫为食,通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偶尔会形成多达18只的小群。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澳大利亚为除六月外的所有月份,主要在九月至十月间产卵;在新几内亚全年均可繁殖,主要集中在八月至十一月。它们通常成小群体或独居筑巢,巢由双方共同建造,呈悬垂状,主要由纸皮树皮条制成,悬挂于树梢,离地面高度从0.6米到16米不等。每窝产卵1至3枚,通常为2枚,孵化期为14至16天,雏鸟喂养期为12至15天。

区别辨识:褐背胶蜜鸟与同类物种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褐色背部和白色的下体,以及眼下的白色线条。幼鸟与成鸟相似,但胸部有更明显的褐色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新几内亚海岸线、卫星岛屿、澳大利亚约克角半岛东北部以及昆士兰州东北部,包括一些离岸岛屿。

其他:褐背胶蜜鸟的分布范围在澳大利亚的某些地区是零星的,但在新几内亚则较为普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褐背胶蜜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