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红澳䳭

Crimson Chat Epthianura tricolor

绯红澳䳭(英文名:Crimson Chat,学名:Epthianura tricolor),是雀形目吸蜜鸟科澳䳭属的小型鸟类。其显著特征为鲜艳的红色头部与腹部,灰背黑面罩,白喉部,淡色眼睛,以及黑色带浅色翼条的翅膀。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干旱地区,偶尔出现在沿海西部和南部澳大利亚。

外形特征:绯红澳䳭体长约11至13厘米,体重约9至14克。雄鸟繁殖羽时,前额、头顶、颈背鲜红,眼上方、面颊、颈侧暗棕色,上体棕色,尾上覆羽鲜红;上翼主要暗棕色,具窄白缘和宽白色端斑;尾黑色,外缘和端部白色;下体鲜红,下腹、大腿、尾下覆羽白色,有时有红色斑点;翅下覆羽和腋羽淡棕灰色。非繁殖羽雄鸟头顶部和下体红色减少,面部掩蔽色较淡。雌鸟似非繁殖羽雄鸟,但头部、颈部和上胸浅棕色,有时额头和头顶有淡橙色或粉红色。雏鸟类似雌鸟,但尾上覆羽淡橙色,下体缺乏红色或粉色,上翼羽具宽黄褐色缘。

鸣叫特征:鸣叫声包括柔和的金属声“dik-it-dik-it”和高音哨声,类似“see”或“seet”。当受到惊扰时,会发出快速的“check-check”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的盐生灌木丛、金合欢林、格里维尔亚、哈基亚和埃雷莫菲拉为主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带,偶尔出现在温带或亚热带区域的草地上。以昆虫为主食,包括甲虫、蝗虫、蝽象、蝴蝶和蚂蚁,同时也吃蛛类、花蜜、果实和种子。通常在地面觅食或在低矮灌木中探查。以小群或最多30只的群体活动,有时与其他种类的䳭混群。

生长繁殖:繁殖期一般在7月至12月,雨量充沛时可能提前。成对繁殖,双方参与筑巢、保卫巢区、孵卵和育雏。巢呈杯状,由细草、细茎、树皮纤维、羽毛和根须构成,高度从地面0至120厘米(通常不超过40厘米),位于低矮灌木中。每窝产卵2至4枚,孵化期10至14天,雏鸟期9至11天。巢穴有时会被霍斯菲尔德青铜杜鹃寄生。孵化成功率约65%,雏鸟成功离巢率为20%至26%。

区别辨识:绯红澳䳭容易混淆的是红头鸲鹟,但红头鸲鹟有黑色身躯、红色胸部和头部,白色翼斑和深色眼睛,而绯红澳䳭有红色冠部和下体、白色喉咙和黄色眼睛,嘴更细长。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内陆,包括沿海西部和南部澳大利亚,从西海岸到大分水岭,从热带至南部海岸。

其他:绯红澳䳭会在雨量不足时迁移到湿润地带,这种游牧式移动有助于它们寻找最佳的花朵和花蜜资源。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绯红澳䳭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绯红澳䳭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