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吸蜜鸟(英文名:New Zealand Bellbird,学名:Anthornis melanura),是雀形目吸蜜鸟科新西兰吸蜜鸟属的鸟类。新西兰特有的中型吸蜜鸟类。其主要特征为黄绿色的羽毛,黑色翅膀和尾巴,红眼,雄鸟头部带有紫色光泽,雌鸟头部光泽较弱,呈蓝绿色。广泛分布于新西兰北岛和南岛,包括许多离岸岛屿,如小屏障岛和蒂里蒂里马塔基岛。在斯图尔特岛北部、南部和奥克兰群岛的卫星岛上也有发现。
外形特征:新西兰吸蜜鸟体长17至20厘米,雄鸟体重约31克,雌鸟约24克。雄鸟的指名亚种全身橄榄绿,头颈有紫色金属光泽,黑色眼周区,上尾羽黑色带窄边蓝黑色光泽,翼上覆羽深橄榄绿,飞羽黑色带蓝色光泽。雌鸟较小,上体暗橄榄褐色,下体稍淡,头部和颈部有微弱的蓝绿色光泽。幼鸟颜色更灰暗,上部暗灰,下部灰色,头颈腹部有橄榄色,眼圈黑色,嘴角黄色持续至少14天。
鸣叫特征:其叫声为一系列清脆悦耳的音符组成,如同远处的钟声,尤其在黎明时分,能听到2至6个纯净的铃铛般的音符,偶尔穿插安静的音符,反复单调地持续10至40分钟。雄鸟歌声更丰满响亮,包含‘chonk’、‘clonk’和刺耳的‘jarr’声。
生活习性:偏好密集的本土森林,包括低地混合豆杉-硬木林和沿海阔叶林,也出现在混合山毛榉林、沼松、黄银松和山毛榉林中。在南岛,主要栖息在以罗汉松为主的沿海森林,封闭的树冠层,丰富的附生植物和茂密的灌木层。在城市区域如公园、花园、高尔夫球场、农田和果园中也很常见。
生长繁殖:繁殖期主要在9月至1月,有时会产第二窝或失败后重产。雌鸟负责筑巢,巢由枝条、树叶、根须、草和苔藓构成,内部用细草、苔藓和树蕨鳞片铺垫,直径约15厘米,通常建在地面附近或高达16米的树上。每窝通常产3枚蛋,孵化期13至15.5天,由雌鸟负责,雄鸟提供食物。雏鸟孵化后由双亲共同喂养,离巢期约为14至19天。离巢后至少7天,有时数周,双亲继续喂养。
区别辨识:与欧金翅雀的区别在于后者具有淡色锥形喙和体型较小,同时新西兰吸蜜鸟的歌声缺乏嘟哝、喘息和咔哒声,这有助于与簇胸吸蜜鸟区分开来。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新西兰广泛分布,包括多个离岸岛屿,但在北岛最北端和南岛内陆凯库拉山脉以西地区较少见。在一些岛屿上的密度很高,例如三王岛和贫骑士岛。19世纪后期在北岛北部和一些邻近大岛数量急剧下降,可能因疾病或鼠类扩散导致。主要威胁是本土森林的砍伐和农场残留植被的清除,以及普通刷尾负鼠对本土森林的破坏。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新西兰的北岛和南岛,包括许多离岸岛屿,如小屏障岛、蒂里蒂里马塔基岛、亨和鸡群岛、斯图尔特岛附近的鲁阿普库岛、羊肉鸟岛、鳕鱼岛、索兰德岛和小索兰德岛。在斯图尔特岛北部、南部和奥克兰群岛的卫星岛上也有分布。
其他:曾被毛利人猎杀。在19世纪后期北岛北部和一些邻近大岛数量下降,可能因疾病或鼠类扩散导致。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新西兰吸蜜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新西兰吸蜜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