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头信天翁(英文名:Grey-headed Albatross,学名:Thalassarche chrysostoma),是鹱形目信天翁科小信天翁属的鸟类。大型海鸟,具有全球性分布,筑巢于南大洋孤立岛屿上,觅食于高纬度海域,比其他莫利莫克种类更偏南。头部呈现灰黑色,喉部及上颈为灰白色,上翼、背及尾羽近乎黑色。
外形特征:灰头信天翁平均体长81厘米,翼展可达2.2米,体重介于2.8至4.4千克之间,平均约为3.65千克。头部、喉部和上颈为暗灰色,上翼、背部和尾巴几乎全黑。腹部和臀部白色,眼后有一白色新月形斑纹。喙为黑色,上下边缘呈亮黄色,尖端转为粉橙色。下翼白色,前缘黑色较重,后缘黑色较浅。幼鸟喙和头部黑色,后颈颜色更深,眼后新月形斑纹不明显,下翼几乎全黑。
鸣叫特征:发出哀号和嘶哑的叫声,类似大多数莫利莫克种类,尤其是黑眉信天翁。
生活习性:高度远洋生活,比其他莫利莫克更远离大陆架,主要以乌贼为主食,也会食用鱼类、甲壳类、腐肉、头足类和鳗鱼。偶尔会潜入水下追逐猎物,最深可达7米,但并不频繁。不常跟随船只,除了在福克兰群岛附近。经常与其他管鼻目鸟类和鲸豚类共处。
生长繁殖:繁殖周期两年一次,始于9月初至10月返回繁殖地,雌鸟预产离巢平均持续约16天,产卵期最长20天,平均日期通常为10月20日左右,孵化大多在12月初,5月离巢,总在繁殖地停留时间约239天。单产一枚蛋,大小约为106毫米×68毫米,重量约276克,孵化期69至78天。雏鸟有白色或淡灰色绒毛,脸最白,每1.26天喂养一次,平均每次喂食量为616克。离巢平均约141天,体重达到3500至4000克,但90天大时体重达到峰值3500至4900克。
区别辨识:成鸟有灰色头罩,不同于黑眉信天翁的黑色眉毛,下翼前缘黑色较宽,喙的颜色形成独特图案。与黄鼻信天翁和布尔信天翁相比,可通过更明显的头罩外观和更宽的下翼黑色边缘识别。与黑眉信天翁相似,但喙的颜色和较浅的头部/颈部可防止混淆。下翼在'腕'和'肘'处的黑色较少。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位于南大洋的亚南极岛屿,包括伊尔德丰索和迭戈拉米雷斯群岛(火地岛西南)、南乔治亚岛、爱德华王子岛、克罗泽群岛、凯尔盖伦群岛(印度洋西南至东南)、麦夸里岛(澳大利亚东南远海)和坎贝尔岛(新西兰南岛南部)。非繁殖区广泛分布于南部海洋,主要在亚热带收敛带。
其他:世界总数量估计在1990年代末为50万至60万只,每年约有8万至9.5万对繁殖。由于非法捕鱼和长线渔业的影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特别是在南乔治亚岛,该地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种群。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头信天翁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