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冠澳蜜鸟

Tawny-crowned Honeyeater Gliciphila melanops

茶冠澳蜜鸟(英文名:Tawny-crowned Honeyeater,学名:Gliciphila melanops),是雀形目吸蜜鸟科茶冠澳蜜鸟属的鸟类。澳大利亚南部特有。最显著的特征是茶色的冠羽,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带有黑色颊纹延伸至胸部,形成独特的黑色斑点。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州。

外形特征:成年鸟长约14至18厘米,体重介于14至22克。上体颜色为灰褐色,具淡橄榄褐色的条纹和斑点,头部有明显的图案,包括乳白色前额渐变为锈棕色至浅橙色或赭色的冠羽,大胆的白色眉纹,黑色面颊纹延伸至颈侧和上胸侧面,包围着耳羽后方的小白新月形区域,以及白色颏和喉部。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下方显现出黄色和鲑鱼色。幼鸟上体呈棕色,下体较浅,翼间有黄色。

鸣叫特征:发出哀伤的笛声哨音,包括延长的单音符后跟快速重复的双音符,重复6至8次,或高亢上升的‘a-peer-peer-pee-pee-pee’声。春季常在黎明前鸣唱,叫声为晨歌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有一种哀伤的长音,经常听到。

生活习性:栖息于沿海的低矮灌木丛和荒野地带。它们有时在地上跳跃觅食,这是其近亲中罕见的行为。主要以昆虫和花蜜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6月至12月。巢为大型杯状,由树皮、草和海藻制成,内部衬有柔软材料如毛发或羊毛。通常产2至3枚,偶尔4枚蛋,卵呈椭圆形,大小约21x14毫米,底色为米黄色,带有点缀的淡黄色或粉色斑点。

区别辨识:与东部和西部脊嘴吸蜜鸟及新月吸蜜鸟相似,但可通过茶色冠羽上方的白色线条以及脸部黑色标记区分。两个亚种:指名亚种 melanops和G. melanops chelidonia,后者为塔斯马尼亚特有,羽毛带有红褐色色调。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包括新南威尔士州北岸至南澳大利亚州的艾尔半岛,维多利亚州和塔斯马尼亚州,以及西澳大利亚州西南部,从以色列湾向西。自1971年以来,悉尼市区已局部灭绝。

其他:DNA分析显示,吸蜜鸟与鹦鹉科、澳大利亚莺科和澳洲仙鹟科在大型超科Meliphagoidea中有关联。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茶冠澳蜜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茶冠澳蜜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