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摄蜜鸟(英文名:Ashy Myzomela,学名:Myzomela cineracea),是雀形目吸蜜鸟科摄蜜鸟属的鸟类。分布于新不列颠岛和乌姆博伊岛的低地和山麓次生林中。其全身呈暗灰色,头部颜色更深,飞行时可见白色翼下。灰摄蜜鸟与红喉摄蜜鸟曾被视为同一物种的亚种。
外形特征:雄性灰摄蜜鸟上体为深棕色至暗灰褐色,尾羽更暗,呈黑褐色,部分上翼覆羽边缘较淡。头部有时有较深的烟灰色额、眼圈和面颊,胸部有玫瑰色斑块。下体较淡,呈浅灰褐色,腹部和尾下覆羽颜色更浅。翼下白色,边缘有银灰色。雌鸟较小,仅喉部中央有小块玫瑰粉色。鸟喙黑色,腿脚灰至蓝灰色。
鸣叫特征:灰摄蜜鸟发出的声音稀少而低调,通常在黎明时发出一系列单音或双音,如“chip-chip-chip”或“chip-chop, chip-chop”。也会发出快速尖锐的颤音“chee-chee-chee…”,音调忽高忽低,以及细长的哨声“hoet, hoet”。
生活习性:栖息于提供遮蔽的各种低地环境,包括原始雨林、森林边缘、次生林和再生林,以及花园和椰子种植园等人类改造的环境。活动范围从海平面到海拔1200米以上。以花蜜和昆虫为食,从树冠层至林下层觅食,常见于开花树木、椰子棕榈和低矮灌木丛中。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似乎在旱季的后半段和雨季中期;产卵时间为7月底、10月初和1月至2月晚期。巢穴为薄壁碗状或杯状,由细茎、根和叶鞘纤维制成,内部直径约4厘米,深度3.7厘米,悬挂在灌木或小树的枝叉上。每窝产卵通常为2枚。
区别辨识:与斯莱特尔氏摄蜜鸟、红摄蜜鸟和红黑摄蜜鸟共存,但灰摄蜜鸟体型更大且无红色。与俾岛摄蜜鸟和黑花蜜鸟相似,但灰摄蜜鸟体型更大且为灰色而非黑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灰摄蜜鸟在低地和山麓广泛分布,数量被认为是中等到丰富。
地理分布:分布于新不列颠岛(俾斯麦群岛东南部)和乌姆博伊岛(新不列颠岛西部)。
其他:灰摄蜜鸟曾被视作红喉摄蜜鸟的一个亚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灰摄蜜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灰摄蜜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