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蓝细尾鹩莺(英文名:Splendid Fairywren,学名:Malurus splendens),是雀形目细尾鹩莺科细尾鹩莺属的鸟类。俗称蓝细尾莺,体型小巧的细尾鹩莺,主要活跃于灌木丛或森林底层。分布于澳大利亚西部至中部,常见于内陆干旱区和西澳大利亚西南部。
外形特征:雄鸟在繁殖期几乎全身呈现明亮的蓝色,头顶至背部、肩羽、喉部及大部分腹部为丰富的紫蓝色,耳簇羽天蓝色,眼线和头后黑色,胸部有一条黑色带,臀部黑色,尾部钴蓝色,翼上的主飞羽边缘为青绿色。雌鸟上体灰褐色,尾部深蓝绿带青色,喉部和下体白色,眼圈和喙基部赤褐色。非繁殖期雄鸟似雌鸟,但尾部钴蓝色,翼上的主飞羽边缘青绿色,喙和腿黑色。幼鸟似雌鸟,冬季首年雄鸟开始展现青绿色主飞羽和黑色喙,眼圈颜色加深。
鸣叫特征:鸣声为一系列响亮的颤音组成的卷曲鸣唱,前有柔和简单元素引入,比其他细尾莺更响亮刺耳。存在变体,在潜在捕食者面前发出一串不同类型的音符附加在鸣唱末尾。群内联络叫声为轻柔的‘trrt’声,警报声为尖锐的‘tsit’声,对入侵者的威胁声为连续的‘churring’。
生活习性:栖息于各种密集植被中,从桉树林到干旱区的灌木丛。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蚂蚁、小甲虫、蚱蜢、蟋蟀和蝽象,偶尔也会吃蜘蛛和蜈蚣。偶尔在开花的桉树冠层觅食昆虫。以2至8只成鸟的群体形式生活。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8月至1月,可能在一个季节内产下四窝蛋,抚育不止一窝幼鸟。社会上单配偶制,全年保持配对,但性行为上多配偶制。雌鸟会在群外寻求交配,回群中筑巢。巢由雌鸟建造,呈卵形穹顶状,入口位于侧面靠近顶部,由草制成,内衬毛发和羽毛。每窝产2至4枚蛋,通常3枚,间隔一天产下。孵化期14至15天,由雌鸟负责。幼鸟由整个群落成员喂养,离巢期10至13天。雏鸟由所有群成员喂养,保持隐蔽一周,约40天独立。幼鸟留在父母身边,可能帮助喂养后续的幼鸟,雄鸟通常至少一年留在出生群落作为帮手,雌鸟更可能分散。
区别辨识:与同属其他物种的区别在于雄鸟的蓝色亮度和胸带深度,以及雌鸟的特征颜色。与紫背细尾鹩莺区别在于眼圈与喙的颜色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包括内陆干旱地区和西澳大利亚西南部。
其他:雄鸟在繁殖季节会摘取粉色或紫色花瓣展示给雌鸟作为求偶行为的一部分。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辉蓝细尾鹩莺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辉蓝细尾鹩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