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氏园丁鸟

Archbold's Bowerbird Archboldia papuensis

阿氏园丁鸟(英文名:Archbold's Bowerbird,学名:Archboldia papuensis),是雀形目园丁鸟科阿氏园丁鸟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暗灰色鸣禽,拥有棕色虹膜、灰色脚和黑色喙。体长可达37厘米,以雄鸟的狭长黑纹和金黄色冠羽及暗灰色叉状尾著称,尾部长度不及翅膀。雌鸟较雄鸟小,翼上有一黄色斑块,头部无冠羽。此鸟种分布于西新几内亚的高山森林,是当地的特有种。

外形特征:雄性阿氏园丁鸟体长约37厘米,体重170至195克,通体深灰至黑色,有显著的橙黄色条纹冠羽,从前额延伸至颈背,尖端略呈扁平;翅膀暗灰带橄榄或黑色调;上翅黑色,初级覆羽深灰或黑色,偶见肉桂色痕迹;虹膜深褐色,喙黑,腿蓝灰色。雌鸟稍小,翼和尾更短,无冠羽,羽毛不如雄鸟黑,翼上有显眼的肉桂至淡黄色斑块。幼鸟有绒毛顶冠,黑色喙,紫灰色腿和深棕灰色虹膜。

鸣叫特征:阿氏园丁鸟的叫声多变,包括多种粗糙的责骂声和雄鸟特有的在园中的啪嗒声与吠叫声。雄鸟在园中发出响亮的展示叫声,具有传声效果,包含哨音、嗡嗡声、啪啪声、撕裂声和刺耳的磨擦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高海拔山地苔藓林区,偏好有冷杉和伞树的环境。主要在2300至2900米高度活动,偶尔在更低的亚高山地带出现。为留鸟,不迁徙。食物以水果为主,辅以昆虫、蜥蜴和其他小型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为9月至翌年2月,筑巢产卵期为11月至12月。雄鸟装饰园,吸引雌鸟;雌鸟独自筑巢,巢位于地面3至7米高的树冠中。每窝产一枚卵,孵化期26至27天,雏鸟期平均30天。雄鸟寿命至少六年。

区别辨识:与其他园丁鸟相比,阿氏园丁鸟体型较大,雄鸟具独特的黄色冠羽。雌鸟翼上的黄色斑块是辨识关键。与之区分的物种包括蜜食鸟和短尾肉垂风鸟,后者具有面部肉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新几内亚的中央山脉,包括伊拉加山谷的较高海拔区域。

其他:阿氏园丁鸟的发现归功于1939年的Austin Loomer Rand,以新几内亚探险家Richard Archbold命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阿氏园丁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阿氏园丁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