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嘴园丁鸟

Tooth-billed Bowerbird Scenopoeetes dentirostris

齿嘴园丁鸟(英文名:Tooth-billed Bowerbird,学名:Scenopoeetes dentirostris),是雀形目园丁鸟科齿嘴园丁鸟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园丁鸟,长约27厘米。其特征为橄榄褐色的体羽,下体带淡褐色条纹,灰色脚爪,深棕色眼睛,以及独特的锯齿状喙。雌雄相似,但雌鸟体型略小。此鸟仅见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的山地雨林,是Scenopoeetes属的唯一成员。

外形特征:体长约27厘米,雄鸟重132至199克,雌鸟157至182克。全身呈暗褐色,上体橄榄褐色,下体淡白色并有橄榄褐色条纹。喙特化,边缘有锯齿状结构,似牙齿,适应于食叶。雄鸟头部及整个上体橄榄褐色,眼周有锈色羽毛;耳羽淡肉桂色;翼羽前缘及覆羽更偏肉桂褐色;喉部污黄白色,下体脏白色,尾下覆羽带黑色条纹;虹膜深棕色。雌雄相似,但雌鸟平均略重,嘴部颜色为黄色到粉肉色。雏鸟头部稍显灰色绒毛,胸部和喉部呈黄白色带灰色斑点,背部深橄榄灰色,翼覆羽橄榄褐色,边缘红色,初级飞羽灰色,外缘棕色,虹膜灰色,喙灰色,端部较暗,口内浅橙色,腿灰白色。

鸣叫特征:雄鸟发出响亮的广告叫声,包括单一的尖叫、嘶吼声和“咔嚓”音,连续的嘟囔声和模仿叫声,能模仿至少40种其他鸟类的声音,还有果蝠、蛙类、蟋蟀和蝉的叫声。冬季较为安静。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600至900米的山地雨林,冬季会降至更低,甚至海平面附近。主要以果实为主食,辅以花、茎、叶和动物(主要是节肢动物)。冬季以叶和多汁的茎为主食。巢雏主要吃果实和昆虫,尤其是甲虫。单独觅食或与其他食果鸟共处,包括其他园丁鸟种类。利用喙巧妙地处理叶片。

生长繁殖:繁殖季为9月至次年1月,产卵高峰期为11月至12月。雄鸟清理并装饰地面的展示场,雌鸟独自筑巢和孵卵。巢建在藤蔓丛生的树冠中,离地面8至27米高,内衬细枝。每窝产1至2枚卵,多数为2枚。雌鸟会表演以分散天敌注意力。已知一只雄鸟存活至少19年,另一只至少20年。

区别辨识:独特的锯齿状喙和橄榄褐色的体羽是辨识关键。雄鸟在繁殖季节装饰的展示场,以新鲜绿叶覆盖,是识别的重要行为特征。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的约克角半岛东南部山区至蒙塔纳山脉,主要栖息于海拔600至1600米的山地雨林。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齿嘴园丁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