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肛伞鸟

Cinnamon-vented Piha Lipaugus lanioides

红肛伞鸟(英文名:Cinnamon-vented Piha,学名:Lipaugus lanioides),是雀形目伞鸟科皮哈伞鸟属的鸟类。体型较大的类似鸫的鸟类,全身呈灰褐色,头部和背部有轻微鳞状外观,翅膀和尾巴颜色更深,下体为淡灰色,尾下覆羽呈现特有的肉桂色,这一特征也赋予了其中文名称。红肛伞鸟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部的山地森林中。

外形特征:红肛伞鸟体长约28厘米,体重在85至110克之间。其羽毛总体上为灰色,头部有较弱的鳞片状图案,上体带有棕色调,尤其在翅膀和尾巴处颜色最深。下体主要为浅灰棕色,有细小的白色羽轴条纹,尾下覆羽为肉桂色。虹膜为深棕色,喙为暗棕色或黑色,下颌基部较浅,嘴内部为粉黄色,腿为灰色。雄雌外表相似,幼鸟的正式描述未给出。

鸣叫特征:通常保持沉默,但会周期性地发出响亮的哨声,由几个音符组成,典型的序列为“skeeo-skeeo, skeeo-skeeo, skeeo-sheét”,各段之间间隔较长。

生活习性:红肛伞鸟栖息在山地湿润森林中,海拔高度从山脚到1400米,主要活动在500至1000米的范围内。以果实为主食,也捕食大型昆虫。观察显示,其饮食中约86%为果实,14%为昆虫,果实种类多样,主要来自38种植物,尤以Euterpe棕榈为主。在繁殖季节,雏鸟最初12至14天仅以昆虫为食,之后逐渐增加水果比例。

生长繁殖:繁殖记录显示,筑巢期大约在9月至次年3月,产卵时间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巢为极小的薄平台型,由细枝搭建,通常位于离地面7至8米高的小树水平枝和侧枝上。每窝产一枚蛋,孵化期约为26天,雏鸟离巢期为25至26天。

区别辨识:尖声伞鸟相比,红肛伞鸟并非均匀灰色,尾下覆羽的肉桂色是其显著特征。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红肛伞鸟分布于巴西东南部,从巴伊亚州东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东北部和埃斯皮里托桑托州向南延伸至圣卡塔琳娜州东北部。

其他:红肛伞鸟的分布范围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缩减至原来的十分之一,数量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巴西东部沿海森林的广泛破坏。目前在多个私人和公共保护区中尚存,其中在Augusto Ruschi生物保护区的数量最多,估计有几百只。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肛伞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肛伞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