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企鹅

Humboldt Penguin Spheniscus humboldti

秘鲁企鹅(英文名:Humboldt Penguin,学名:Spheniscus humboldti),是企鹅目企鹅科环企鹅属的鸟类。分布于南美洲西岸的企鹅,以亚历山大·冯·洪堡命名。栖息于秘鲁和智利沿岸,依赖于洪堡寒流带来的丰富食物资源。体长约70厘米,体重4至4.7千克,寿命可达20年。面部特征显著,有黑色条纹和独特的粉色嘴基,背部、尾巴、脚和蹼为黑色,胸部有一道黑色宽带。繁殖于南美洲西岸的岛屿,营巢于洞穴、裂缝和沙坑中。

外形特征:秘鲁企鹅身长约70厘米,鳍状肢长约17厘米,体重4至4.7千克。头部呈黑色,具有一条从眼后延伸至下颌附近的白色宽带,下颌基部有粉色条纹延伸至眼睛。背部、尾巴、脚和蹼均为黑色,背部有时带有白色斑点。成鸟特征明显,包括大型的粉色嘴基和单一的黑色胸带;幼鸟相似于Magellanic企鹅,但通常显示较大的粉色嘴基,类似于成鸟。

鸣叫特征:一系列短而响亮的嘶鸣声。联系叫声是一种较为延长的沙哑音符。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洋环境,筑巢于岛屿和岩石海岸,偏好有悬崖和海洞的地区,尤其喜欢有鸟粪沉积的地方挖掘巢穴。主要以浮游鱼类、鱿鱼和甲壳类为食,捕食深度通常在水面下30米内。白天进行大部分觅食活动。雄鸟和雌鸟在育儿期间会进行夜间和日间的觅食行程。

生长繁殖:群居繁殖,通常在小群体中筑巢。巢位于洞穴或由雄鸟主要挖掘的鸟粪层中的巢穴,有时在岩石裂缝或海洞中,偶尔在受陆地掠食者保护的开放地点。每窝产两枚卵,孵化期约40天。雏鸟褐色灰色,下部较浅,第二层绒毛深棕色灰色,胸前宽阔,面后、喉部和腹部白色。繁殖活动全年发生,但在中智利有两个主要繁殖期,春季(8月至1月)和秋季(4月至6月)。

区别辨识:与Magellanic企鹅相比,秘鲁企鹅具有较大的粉色嘴基,缺乏黑色颈圈,且翅膀下部有更多黑色标记。成鸟很容易识别,但幼鸟与Magellanic企鹅非常相似,现场识别可能不总是安全的。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全球种群估计在37,000至60,000只之间,分布在至少73个繁殖群落。历史上因鸟粪采集导致繁殖地减少,近年来由于渔业过度捕捞和环境威胁,数量持续下降。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洲西岸,从秘鲁北部至智利中部,受洪堡寒流影响的沿岸地区。

其他:秘鲁企鹅的繁殖地历史上的过度开发对其造成了重大影响,而近年来人类活动加剧了食物短缺和生存威胁。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秘鲁企鹅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