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顶大嘴霸鹟(英文名:Golden-crowned Flycatcher,学名:Myiodynastes chrysocephalus),是雀形目霸鹟科大嘴霸鹟属的鸟类。特征为头部带有金色冠羽,常见于安第斯山脉的云雾森林中,活跃于较高海拔地区。分布范围自秘鲁东部至阿根廷西北部的安第斯山脉东坡。
外形特征:体型较大的霸鹟,体长19至22厘米,体重约37克。成鸟具有褐色或灰褐色的冠羽,半隐的金色冠斑,宽阔的白色眉纹;头部侧面灰暗,脸颊下方和喉部呈淡黄色;上体颜色较为沉闷,橄榄色;臀部和尾上覆羽绿色橄榄色,尾羽覆羽边缘带有黄褐色或肉桂色;翅膀深色,飞羽和翼覆羽边缘带红棕色或橙黄褐色;尾巴深色,尾羽边缘略带红棕色;下巴白色,喉咙部分变为淡黄色;下体大部分为淡黄色,尤其是下腹部,胸部更偏黄,常被灰色橄榄色的云状花纹或斑点覆盖,胸侧有更明显的橄榄色条纹。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的“de-wit”和“chew-di-wit”叫声,每几秒重复一次。
生活习性:栖息于湿润的高山云雾林和潮湿的山地林地边缘,常见于由滑坡或倒木形成的中等大小的开阔地带,或靠近森林的高海拔牧场,通常活动于海拔600至2800米之间,但有时会下降至更低高度。季节性迁徙模式尚不清楚,但在委内瑞拉安第斯山脉,一月至三月期间数量稀少,六月和七月间特别活跃。
生长繁殖:繁殖习性知之甚少,已知在五月到七月期间处于繁殖状态,八月可见到雏鸟。巢建于树上,位于苔藓或根系缝隙中,也可利用啄木鸟旧巢穴或悬崖上的植被缝隙。巢呈浅而粗糙的杯状,由细根和苔藓构成。每窝产卵2至4枚,蛋壳呈粉红色并有深肉桂色和薰衣草色的斑点。
区别辨识:与金腹大嘴霸鹟相比,颜色稍淡,头部图案对比度较小,可通过白色胡须纹和缺乏白色喉咙,以及胸部微弱的条纹加以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安第斯山脉东坡,从秘鲁东部延伸至阿根廷西北部,包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地。
其他:由于分类修订,本物种仅包含在秘鲁马兰翁河以南、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发现的个体,北部的个体现归类于金腹大嘴霸鹟中。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金顶大嘴霸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