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眉企鹅

Erect-crested Penguin Eudyptes sclateri

翘眉企鹅(英文名:Erect-crested Penguin,学名:Eudyptes sclateri),是企鹅目企鹅科冠企鹅属的鸟类。中型冠企鹅,仅在新西兰的 Bounty 和 Antipodes 群岛繁殖。其特征为黑色上半身、白色下半身,以及独特的黄色眼纹和竖立的顶冠。该物种冬季在海上度过,对其生物学和繁殖习性的了解有限,二十世纪后期数量急剧下降,被 IUCN 列为濒危级别。

外形特征:翘眉企鹅体长63-68厘米,体重3.3-7千克。头部侧边有一条黄色的眉毛和竖立的顶冠。成鸟额头、头顶及全身背部呈黑色,黑色延伸至两侧,直至翅膀基部下方,较长的尾羽覆羽有时呈灰白或白色;翅膀上部黑色,边缘有一条狭窄的白色线,下部广泛白色,带有黑色边缘、宽黑尖端和基部的宽黑区域;尾巴黑色;长而淡金色的条纹从接近喙部的位置开始,沿头顶侧面和颈背向下,长而蓬松,常向上弯曲;头部至下巴和喉咙为黑色;胸部至腹部和臀部羽毛为白色;虹膜红棕色到深棕色;喙暗红色到橙色,极近嘴裂处基部呈蓝灰色,喙周围有非常淡的粉红色裸露皮肤;腿浅粉色,脚掌和跗跖后部深灰色。雄鸟平均比雌鸟大,喙更粗壮。幼鸟顶冠较短,混杂一些黑色,常被前方遮挡,下巴和喉咙斑驳的黑白相间,看起来总体灰白,前部更白。

鸣叫特征:展示时发出响亮的吠声和嘶吼声。联系叫声为短促的吠声。鸣叫声与黄眉企鹅相似,但音调较低。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洋环境,可能在繁殖季外的季节过远洋生活。在岩石海岸、悬崖或海滩繁殖,地面光秃或覆盖着苔草,海拔高达75米。在繁殖季节结束后广泛分散。在新西兰东海岸的秋季,少量个体在此换羽。分布广泛,偶尔出现在澳大利亚南部、塔斯马尼亚、麦夸里岛和查塔姆群岛;也有记录显示远至克格伦岛和福克兰群岛。

生长繁殖:九月抵达繁殖地,十月开始产卵。形成大型密集的群落,有些包含数万对。巢穴位于巨石之间的小凹陷或小石头堆成的边缘。每窝产两枚蛋;由双亲共同孵化,周期约30-35天;第一胎幼鸟头部到下巴和喉咙覆盖深棕色绒毛,上半身为脏白色,下半身类似但纯白;幼鸟约21天后聚集在一起;约70天后离巢,一月时。每巢最多成功抚养一只幼鸟。性成熟年龄未知。

区别辨识:与Snares和Fiordland企鹅相比,其喙基部的淡白蓝色皮肤和正面看时更不明显的‘V’形顶冠是区分的关键。此外,黄色眉毛起始于较低位置,与mid-latericorn水平,后部更高且常向上弯曲,翻转表面的白色相对较少。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全球成熟个体估计13-14万,总数约19.5-21万。自1960年代以来数量急剧下降,仍可能持续减少。繁殖范围非常小,现在可能仅限于两个岛屿。2011年,Bounty Island估计有2.6万对繁殖,Antipodes Island有4.1万对。1978年,总繁殖对数超过20万对,Bounty Island约有11.5万对,Antipodes类似数量。至1995年,Antipodes的地面调查显示约4.9-5.7万对,不到二十年减少了约50%,2011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持续下降。1940年代,Campbell Island有数百个体繁殖,1986-1987年仍有20-30对,但未记录繁殖。大型下降被认为与影响鸟类生存率的海洋因素有关。

地理分布:繁殖区主要在新西兰的 Bounty 和 Antipodes 群岛。非繁殖季节分布至新西兰南岛东部水域。偶尔记录到的个体远至福克兰群岛,也是阿根廷、南极洲和澳大利亚的迷鸟。

其他:1940年代,Otago半岛上曾有繁殖记录。目前所有提及岛屿均为自然保护区,属于1998年指定的世界遗产地。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翘眉企鹅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翘眉企鹅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