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小霸鹟(英文名:Mistletoe Tyrannulet,学名:Zimmerius parvus),是雀形目霸鹟科南美小霸鹟属的鸟类。体型较小的霸鹟,以槲寄生的果实为主要食物来源,同时也会摄取昆虫,常见于中美洲和邻近的哥伦比亚部分地区。分布于森林、林缘、果园及树丛点缀的牧场等地,尤其在槲寄生生长丰富的环境中。槲小霸鹟通常出现在低地和山脚地带,其独特的翼羽标记——橄榄绿色的翅膀边缘镶嵌着黄色——使其易于识别。
外形特征:槲小霸鹟体长约11至12厘米,拥有灰色的冠羽,明亮的白色眉纹,橄榄绿色背部,以及显眼的黄边翼羽。翼羽的橄榄绿色部分被黄色边缘所包围,形成其独特外观。喙短而圆,尾部狭窄且较长,相较于其他小型霸鹟而言。雌雄外观相似,但幼鸟眼睛呈棕色,头部颜色更偏橄榄灰,翼羽边缘更宽且不那么明显,眉纹带有些许黄色色调。
鸣叫特征:槲小霸鹟是一种频繁鸣叫的鸟类,常发出类似'peeyaik'、'pee-peeu'或'pee-yuip'的叫声,与厚嘴歌雀的叫声相似,声音哀婉。
生活习性:槲小霸鹟栖息于湿润的常绿森林及其边缘,种植园和半开放的区域,只要有大型树木存在即可。它们活跃于森林的中上层,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飞行特点灵活,活动范围广泛,以捕食节肢动物为主,同时也参与混合物种觅食群。它们在寻找猎物时会翘起尾巴快速移动。
生长繁殖:繁殖期间,槲小霸鹟会在缠结的植物或寄生植物中建造球状巢穴,由根须、苔藓和其他植物材料构成。每窝产2枚带有锈色斑点的白色卵。繁殖期、求偶、交配等具体细节尚未详述。
区别辨识:槲小霸鹟与稚小霸鹟相似,但体型更小,侧面和腹侧橄榄色和黄色不那么强烈。此外,槲小霸鹟的鸣叫声更为哀婉,且翼羽黄色边缘比稚小霸鹟更宽更明显。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的洪都拉斯至南美洲哥伦比亚的极西北部。主要栖息于中美洲东部的低地和山脚地带。
其他:槲小霸鹟曾被认为是Paltry Tyrannulet的一个亚种,但基于2013年发表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现已确认为独立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槲小霸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槲小霸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