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马鸡(英文名:Blue Eared Pheasant,学名:Crossoptilon auritum),是鸡形目雉科马鸡属的鸟类。又称: 叫角鸟、松鸡,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大型雉类。拥有独特的灰蓝色羽毛和醒目的白耳簇,分布于中国中部的高山森林地带。尽管数量稀少,目前 IUCN 评估为无危。
外形特征:蓝马鸡长约96厘米,雄鸟体重1700至2110克,雌鸟1450至1880克,尾长49至56厘米。雄鸟头部黑色带丝绒质感,面部皮肤鲜红,眼后有白色耳羽,形似‘八字胡’。颈及身体蓝灰色,翅膀暗棕色,尾羽蓝灰色,尖端泛紫色光泽。喙色偏红,眼睛黄色,腿脚鲜红。雌鸟略小,无雄鸟的刺突。幼鸟暗灰棕色,羽端呈淡色,尾短,成年后换羽。
鸣叫特征:受惊的雄鸟发出‘gela-gelage’叫声。求偶期雄鸟的叫声为‘wu, wu, wu’或‘ga, ga’。受惊时,雄雌鸟均发出‘ziwo-ge, ziwo-ge’的叫声。
生活习性:蓝马鸡栖息于高海拔的针叶林和混交林,偏好亚高山和高山的开阔林区及灌丛草地,夏季活动于2700至4400米,冬季可能降至3000米以下。以小群活动,主要食用植物性食物,包括浆果和蔬菜,也会食用昆虫。冬季偏好在松树林中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3月下旬开始,雄鸟间会激烈竞争配偶。营巢于灌木丛中,巢简陋,由树叶、树枝构成,内部铺有羽毛。4月初开始配对,5月产卵,每窝5至13枚,卵呈淡青绿或浅褐色,重约45至58克,孵化期约26天,由雌鸟独自孵化。
区别辨识:蓝马鸡的灰蓝色羽毛、白色耳羽和红色面部皮肤是其显著特征。与其他雉科鸟类相比,蓝马鸡的尾巴更长且呈松散状态,末端颜色独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中国,蓝马鸡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自1989年起生效。然而,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猎仍是威胁其生存的因素。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中部的高山森林,包括青海东部、甘肃、内蒙古贺兰山、四川西部及西藏东北部唐古拉山脉。
其他:蓝马鸡的羽毛美丽,曾用于装饰,受到国际市场欢迎。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蓝马鸡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蓝马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