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腹鹇(英文名:Swinhoe's Pheasant,学名:Lophura swinhoii),是鸡形目雉科鹇属的鸟类。又名:蓝腹鹇鹇、台湾蓝腹鹇、华鸡,为台湾特有的大型雉类,由英国自然学家罗伯特·斯文侯于1862年首次描述。雄鸟通体石蓝,雌鸟浓褐,两者皆具红色面部裸皮。分布于台湾山地森林,高度可达2,300米,是台湾的象征之一,具代表色彩(红、白、蓝)。
外形特征:雄鸟全长约79厘米,尾长约41-50厘米;雌鸟约50厘米,尾长约20-22厘米。雄鸟主要为黑色蓝调,覆羽光泽绿,肩部有栗红色斑块,白色顶冠、上背和尾羽中心,红色面部裸皮;雌鸟无顶冠,总体栗红至红褐色,上体有宽阔的淡色箭状斑纹。幼鸟颜色暗淡,具斑点。
鸣叫特征:两性通常发出轻微的咯咯声和尖锐的吸气声,有时会伴随哀怨的“oot-oot, oot-oot”叫声,尤其是在警戒时。
生活习性:栖息于台湾中低海拔的原始和成熟次生硬木林,偏好林下灌木丰富而不致密的地带。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嫩叶、果实、种子等,也吃昆虫和小型动物。活动时间从清晨至傍晚,常在路边和开阔地带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大致在3月至5月,可能延续至10月。筑巢于林下隐蔽处,巢由落叶、草茎、羽毛构成,产卵4-8枚,红色至奶油色,孵化期25天,由雌鸟独自孵化。
区别辨识:雄鸟可通过白色的尾羽和背部区分于黑长尾雉;雌鸟的羽毛色更深,尾巴更宽,喙色淡,腿红,腹部无斑纹。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曾在多个地区灭绝,面临栖息地破坏和非法贸易威胁,全球数量估计超过10,000只,部分种群在保护区安全。
地理分布:仅分布于台湾山脉,最高可达海拔2,300米。
其他:过去因狩猎和山地开发导致数量减少,现今在一些保护区被视为台湾的非官方国鸟,有助于其保护。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蓝腹鹇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蓝腹鹇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