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蚁鸟

Black-headed Antbird Percnostola rufifrons

黑头蚁鸟(英文名:Black-headed Antbird,学名:Percnostola rufifrons),是雀形目蚁鸟科黑头蚁鸟属的鸟类。分布于南美的亚马逊雨林东北部至中北部地区。其显著特征为头部的黑色标记,雄鸟呈暗灰和黑色调,雌鸟则为红褐色和灰棕色。此鸟种常见于雨林底层,偶尔跟随行军蚁以觅食。

外形特征:中等体型,体长13-15.5厘米,体重21-32克。雄鸟冠部和喉部黑色,上体暗灰色,翼羽和尾羽黑灰色,翼羽末端有白色尖端;雌鸟冠部黑色,上体橄榄灰棕色,翼羽边缘红褐色,下体红肉桂色,侧翼和尾下覆羽带有橄榄色调。亚成鸟的翅膀和后腹部有红肉桂色斑点。种族差异明显,subcristata雌鸟冠部深栗色,jensoni雄鸟冠羽宽边较淡。

鸣叫特征:鸣唱为一系列响亮的哨音,音调平稳,节奏有地域性变化;最常见叫声为尖锐的吠声,类似黑脸蚁鸫的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和山脚下的常绿森林,偏好沙质地带的密集灌木丛,尤其在树倒下的地方形成的光照缺口。常在地面或接近地面处觅食,以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为主食,有时会跟随着行军蚁觅食。不特别害羞,但在浓密的遮蔽下评估观察者时,会展现出尾部上下摆动和发出低沉的咕噜声。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法属圭亚那为8月至3月,在巴西为6月至次年8月。巢筑于离地面几厘米的倒伏枝条中,或在棘榈下堆积的枯叶中,巢型为侧入口的球状或顶盖式,由枯叶和少量棕榈叶构成,内部铺垫细小的死叶。每窝通常产2枚蛋,偶尔1枚,由双亲共同孵化和喂养。幼鸟依赖期约50天。

区别辨识:点翅蚁鸟区别在于翼上有细窄的翼纹而非斑点,体形更健壮,叫声和行为特征也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巴西、哥伦比亚、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秘鲁、苏里南和委内瑞拉的亚马逊雨林地区。在巴西的Jaú国家公园、委内瑞拉的Duida国家公园和巴西-委内瑞拉边境的Pico da Neblina国家公园有大量种群。

其他:黑头蚁鸟的jensoni亚种分布范围极小,对其生态要求了解不足,面临较高的潜在灭绝风险。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头蚁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头蚁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