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褐几维(英文名:North Island Brown Kiwi,学名:Apteryx mantelli),是鹬鸵目鹬鸵科鹬鸵属的鸟类。大型、暗灰褐色的几维鸟,其特征为带有红褐色条纹。这是新西兰北岛上唯一能在野外发现的几维鸟种类。栖息于本土森林、异域森林、灌木丛及邻近的农田中。这种鸟更常被听到而非看到。雄鸟的叫声是一系列清脆上升的哨声,而雌鸟则发出粗哑的喉音哀嚎。两者都会重复它们的叫声多次。
外形特征:北岛褐几维体长50至65厘米,雄鸟体重1440至3060克,喙长110至155毫米;雌鸟体重2060至3850克,喙长130至205毫米。这是一种夜行性的无飞行能力的鸟,外观圆胖,没有可见的尾巴,拥有非常长、略向下弯曲的喙和短而粗壮的腿;羽毛看起来像毛发。羽毛比南岛褐几维的更为僵硬,背部颜色更偏红棕色,带有更深的条纹,喙色较灰,腿部通常呈棕色,鳞片从黑色到棕色或灰色不等,鳞片间的皮肤颜色更浅。雄鸟和雌鸟的羽毛相似,但雌鸟体型更大,喙更长。幼鸟与成年鸟相似,但体型较小,羽毛更柔软,更绒毛状。
鸣叫特征:雄鸟发出响亮、先升后降的哨声,被转录为‘ah-eel’,持续时间不到1秒,连续约20次,用于联系和宣示领地;人类可在至少1.5公里远的地方听到。雌鸟的叫声是更短、更嘶哑的‘ah-eh’,以稍慢的速度连续约20次;通常在雄鸟结束一连串叫声后发出。两性在觅食时也会发出鼻音的哼声,可能作为接触叫声,以及在受到挑衅或被人触摸时发出各种咆哮。
生活习性:北岛褐几维栖息于亚热带至温带的森林和灌木地,尤其是湿润的豆杉和硬木森林;如今也出现在种植园,例如异域松树(Pinus)的种植区,以及灌木丛和农田,包括牧场。主要以土壤和落叶层中的无脊椎动物为食,包括昆虫、虫蛹、成虫甲虫、苍蝇幼虫、蚯蚓、蜘蛛、蜗牛、等足类、千足虫、蜈蚣等。夜间活动,主要独居。通过嗅觉探测猎物,然后利用头部和颈部的来回杠杆动作插入喙来捕食。
生长繁殖:每窝产1至2枚蛋。在北岛,孵化由雄鸟负责,孵化期为75至84天;雏鸟出生时已全身覆羽;幼鸟在出生5至6天后开始独自觅食,14至20天后独立,18至20个月后完全成长。雄鸟在14个月时达到性成熟,雌鸟在2岁时达到性成熟。在Ponui岛高密度人口中观察到的繁殖参数与以前的人类到来前的新西兰可能相似:多数巢穴(69%)只有一枚蛋,巢穴重用频繁;筑巢成功率(47%)对于几维鸟而言较高,而孵化成功率非常高(89%)。寿命长,世代时间为10至15年。
区别辨识:与新西兰秧鸡(另一种新西兰本地鸟)相比,北岛褐几维具有更长的喙,没有尾巴,且叫声为多音节。与南岛褐几维的区别在于羽毛质地更硬,背部颜色更红棕,条纹更深,喙色更灰。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北岛褐几维主要分布在新西兰北岛,包括北地、科罗曼德尔半岛、丰盛湾地区、吉斯伯恩南部至北鲁阿胡纳山脉,以及从塔拉纳基东部至汤加里罗。在小屏障岛(约1000只)、卡乌岛和庞努伊岛有稳定的种群。
其他:自1900年以来,北岛褐几维的数量可能已经减少了至少90%。全球种群在1996年估计为35,000只,2008年下降至25,000只。在未受管理的地区,种群数量每年仍在以2.5%的速度下降。由于引进的捕食者如黄鼠狼、猫和家犬的威胁,以及持续的栖息地破坏,小种群仍然面临威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北岛褐几维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北岛褐几维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