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蚁鸟

Black Antbird Cercomacroides serva

黑蚁鸟(英文名:Black Antbird,学名:Cercomacroides serva),是雀形目蚁鸟科Cercomacroides的鸟类。亚马孙上游地区特有的长尾蚁鸟,栖息于低地常绿雨林的浓密下层植被,尤喜林窗、倒木及次生密灌丛。其雄鸟通体漆黑、翼覆羽具白缘,雌鸟脸与下体呈暗橙、上体灰褐。

外形特征:体长 13.5–14.5 厘米,体重 15–17 克。雄鸟通体黑至深灰,背部及肩下隐藏处具白色斑,飞羽具灰缘,翼覆羽端白;北部个体最黑。雌鸟头顶、上体、翼及尾为暗灰并带橄榄色,背具白色中斑,翼覆羽及飞羽外缘带黄褐色,下体为红褐至红黄褐,胸部较浓,北部颜色最深。亚成雄鸟似雌鸟,换羽时呈斑驳状向成鸟羽色过渡。

鸣叫特征:雄鸟的主鸣声为 4–7 个清晰、上扬且略微加速的尖锐音符,持续约 1.5 秒;雌鸟音调更低,常在雄鸟鸣唱末尾加入 2–4 个轻柔短促的音符,形成二重唱。叫声包括 2 秒左右急促的粗哑“chak”串音,以及成对发出的类似音节。

生活习性:留鸟,栖息于低地至海拔约 1350 米的潮湿常绿林缘(包括 terra firme、过渡林、várzea)、高大次生林、密生倒木、林窗、湖岸灌丛及林内竹林阴影下层。多在距地 0–2 米、偶尔达 7 米的浓密藤蔓灌丛中单独或成对活动,极少混入混合鸟群。以直翅目、同翅目(蝉科)昆虫及蜘蛛为食,偶沿藤蔓上攀至大叶附生植物团中取食;觅食时短跳—停—搜,身体姿势多变,常展尾、摆尾及抖翅,沿“之”字路线移动。极少跟随行军蚁群。

生长繁殖:秘鲁东南部的 4 个巢记录于 9–12 月含卵或雏。巢为悬挂杯状,后高前低,由深色纤维、枯叶、细枝及鲜苔构成,平均离地约 70 厘米。每窝 2 枚卵,卵白或乳白,具红斑、细纹或紫点,平均 21.7 × 14.9 毫米,鲜重约 2.4 克;雏鸟裸露无绒,黑皮黄喙黄口,重约 2 克;双亲共同育雏,雏期 12–14 天。

区别辨识:雄鸟与河岸蚁鸟淡黑蚁鸟雄鸟相似,但黑蚁鸟羽色更纯黑而非灰;雌鸟与河岸蚁鸟灰蚁鸟雌鸟相比,灰冠与橙脸对比更强烈,且更常远离水体。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虽在大部分分布区内稀少,但栖地包括多个大型国家公园及大片暂未被开发的原始林,且能利用多种次生环境,致使其受干扰风险低于多数蚁鸟。

地理分布:繁殖区与非繁殖区一致,分布于安第斯山脉以东,自哥伦比亚普图马约省、厄瓜多尔、秘鲁,至巴西西南部亚马孙地区(东至茹鲁阿河下游、普鲁斯河下游及马德拉河上游),并延伸至玻利维亚西北部(潘多省、拉巴斯省)。

其他:分子研究示其与Cercomacra tyrannina最为近缘。曾将秘鲁中部及巴西西部至玻利维亚的种群划为亚种 hypomelaena,现视为羽色由北向南渐深的连续变异,故视为单型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蚁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蚁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