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嘴斑䳍(英文名:Curve-billed Tinamou,学名:Nothoprocta curvirostris),是䳍形目䳍科斑䳍属的鸟类。常见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草地和灌木地带。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弯曲的长喙,胸部至下腹部呈现鲜艳的赭色至肉桂色,分布于厄瓜多尔和秘鲁。
外形特征:体型介于26至29.5厘米,重量约372至380克。喙尖而向下弯曲,颜色从褐色到黑色,基部常带黄色。头部为赤褐色,点缀以深色斑点和白色条纹,上体羽毛中心宽阔,边缘呈黑色,形成明显的白至淡黄白色纵向条纹。翼覆羽具条纹图案,主翼羽暗色,次级飞羽带有宽大的肉桂色横纹,外侧初级飞羽有白色横纹。下体从脸部到胸部白色,带有黑色和棕色的短条纹,下颈和胸部为淡肉桂色,腹部和两胁为肉桂色,部分有模糊的白色斑点或条纹。
鸣叫特征:典型的叫声为一系列三声哨音,首声较其他两声低沉,间隔五秒重复。
生活习性:居住在海拔2800至3900米的湿润和半干旱的普纳草原和帕拉莫地带,栖息于沙质高原上的丛生草丛,埃里卡科、金丝桃和以菊科植物为主的灌木丛中,偶尔出现在刀耕火种的耕地。物种似乎定居,以地面或低矮灌木上的果实为主食,辅以少量无脊椎动物、花蕾、嫩叶、种子和根。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1月至8月。蛋壳呈巧克力棕色。雏鸟身上有密集的黑、白和棕色条纹。雄鸟负责孵化由多达四位雌鸟的蛋,直至雏鸟能独立,通常需2至3周。
区别辨识:与其他同属物种的区别在于其明亮的胸部和下体颜色,以及颈部缺乏灰色。幼鸟胸部和两侧颜色较暗,且更少呈现赤色,有黑色斑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的安第斯山脉,生活在海拔2800至3900米的地区。
其他:尽管数量稀少且分布局促,但在某些地方可能较为常见。曲嘴斑䳍在数个保护区中得到保护,包括厄瓜多尔的科托帕希国家公园。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弯嘴斑䳍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