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胸竹鸡(英文名:Mountain Bamboo Partridge,学名:Bambusicola fytchii),是鸡形目雉科竹鸡属的鸟类。分布于东洋界,从印度东北部至缅甸和中国中南部。其命名纪念了Major-General Albert Fytche。以小群栖居,雄鸟在春季异常喧哗,多在近溪水的环境中活动。
外形特征:棕胸竹鸡的羽毛呈混合的棕色、奶油色和灰色,具有独特的黑白眼纹,胸部和腹部为淡色,带有棕色斑点。雄鸟体重278-400克,雌鸟256-340克,体长约为32-37厘米。雄鸟比雌鸟大,雌鸟通常无距,眼虹膜为棕色至淡黄褐色,喙颜色因性别而异,腿橄榄褐色。幼鸟类似雌鸟,但有更淡的红褐色冠羽,灰黄色上部和灰色胸部。
鸣叫特征:鸣叫特征为响亮的连续高音尖叫系列,通常由沙哑的喉音尖叫开始,形成‘che-chirree-che-chirree’的节奏,约4个音符/秒,音调可能升降然后逐渐减弱,有时会合唱或二重奏,尤其在清晨听到。
生活习性: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坡森林、灌丛、草丛和竹林中,偏好在陡峭山沟溪流旁的灌丛和草丛地带活动。杂食性,主要食用植物幼芽、浆果、种子和大豆、小麦等农作物,以及昆虫、蠕虫、蜗牛等动物性食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3月至9月,巢建于草地或竹林中的地面,通常为简单的凹坑,铺垫枯草和树叶。每窝产卵3-7枚,通常4-5枚,卵壳厚且硬,卵的大小约为36-41mm×27-31mm,平均39mm×29mm,孵化期18-19天,由雌鸟单独孵化,雄鸟在附近守护并可能喂养雏鸟。
区别辨识:雄鸟有明显的头纹和较大体型,雌鸟通常无距,眼后有红褐色带而非黑色。幼鸟与雌鸟相似,但有更淡的红褐色冠羽。与其它小型雉类相比,它更倾向于开阔地活动。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中国属于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东北部至缅甸和中国中南部,包括泰国北部、缅甸上部、中国广西等地。在泰国北部广泛分布,可能数量增加;在缅甸上部常见;在中国较为罕见,但最近确认在广西有分布;在孟加拉国无近期或确凿记录;在印度东北部曾经大量存在,但目前缺乏最新信息。
其他:尽管在部分地区面临栖息地丧失和猎杀威胁,但棕胸竹鸡在某些区域仍然较为常见,它们能够适应次生林环境,甚至出现在耕地上。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棕胸竹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